分享日记:《妈妈听我说》:通过“审判妈妈”探究家庭教育……
唯收视知天下的电视风云,电视节目跟风潮成了国内电视台的通病,唱歌节目火了瞬间满屏各式形似的同质节目;亲子节目红了,紧跟着多个不单形似而且名似的节目,让观众出现了审美疲劳。中国的电视节目需要创新,但照搬跟风绝对是对同类节目的致命的“谋杀”,本来随着移动新媒体的盛行,电视的开机率逐渐下降,如不能让电视台从上至下从根上有一种深刻的忧患意识,长此以往电视真的将成为千万家庭的摆设。
《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都是明星爸爸和孩子的节目,这样让电视观众对“爸爸”的新鲜感逐渐的退却,“爸爸”风行,“妈妈”在哪?另一个方面,关于“爸爸”的亲子节目都把镜头聚焦到明星父子或父女身上,让观众也赶紧不接地气,平民凡人的亲子节目去哪儿了?可能也正是因为考虑到观众的感受,北京卫视在这个拥有世界杯的火爆暑期档首次试水亲子节目并推出了《妈妈听我说》,试图探求妈妈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家庭教育的新思路。
聆听社会,从聆听孩子开始
中国家庭数千年来都是“家长式教育”寓教于人,孩子只能被动的接受家长的“命令”和“想法”,这种教育抹杀了孩子的天真和烂漫的想法,让幼小的孩子有苦难言。《妈妈听我说》第一次改变了传统中国家庭的沟通模式,由孩子说,妈妈听,把话语权和表决权首次交到了孩子手中,让孩子成为主角,跟妈妈一起探讨沟通与成长。00后虽然生活在五彩多姿的生活环境中,但是从节目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内心是非常纯净的,三观很正,有着超于小孩子甚至是成人的观念和心理。
不但家长要聆听孩子,其实我们这个社会也需要聆听,领导要聆听下属的意见;老一辈要聆听新一代的看法; 该节目倡导“聆听式教育”、“聆听式社会”,节目致力于给孩子提供充分的话语权,以孩子的视角审视社会,同时呼吁家长、社会主动聆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的话有分量、被重视,这才是一档电视节目的现实意义。
“审判妈妈”让孩子成为判官
让所有的镜头聚焦“妈妈”站于台上,让00后的孩子们平等的说出对妈妈的意见和看法,童言无忌,从而让当事妈妈和电视前的妈妈们重新审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只有思考,才有进步,才有改善。亲子类节目要做出特色,必须跳出寓教于乐的游戏陪伴与玩乐式的教育的固有模式。孩子们不仅需要陪伴,更需要有人倾听,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教育亟待父母与孩子的对等交流,充分赋予孩子话语权,这档《妈妈听我说》正是顺应这一亲子理念而独辟蹊径的亲子真人秀节目,相信当无数的孩子和妈妈看后定下心中产生涟漪以致反省。
孩子能不能养宠物,要不要化妆,这些小问题带来大思考,是家庭沟通的载体也是关于孩子教育的理性思考。00后的孩子们已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想法,让他们与妈妈来一次平等的对话,让妈妈们安静的倾听,从而反思家庭教育的误区达成父母与子女的互相理解。
任何一档电视节目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孤立就无援也就失去了根基(观众),这样的节目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创新不跟风,另辟蹊径做出新模式,这是电视节目走向长久走入人心的根本,《妈妈听我说》聆听的是孩子的心声,也是聆听社会的未来。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