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日记:生 活 的 选 择…… – 分享日记

网络日记:生 活 的 选 择……

生 活 的 选 择

经济学其实是一种选择学。

生活中充满选择,我们在选择中生活。

春节假期中朋友告诉我一件好事儿,他本在虹桥机场上班,上司要他春节后去浦东机场上班,他家住市中心地区。上司说将给他每月增加2000的交通补贴。换个上班的地方,其他没什么变化,每月增加2000元的收入,朋友显得很高兴。他说他在虹桥机场上班每月开车也得一定的汽油消费,去浦东上班每月最多也就增加1000元的油费,补贴2000,尽得1000,多好的事儿。

我告诉朋友这不是什么好的事儿,朋友觉得不可理解。我给他做了两个选择决策的测试。这还是我在学管理学课程的时候老师讲的案例,我觉得很能说明朋友做选择的问题。

第一个选择是:假设你生了一种病,这种病基本不影响你的正常生活,只是这种病在五年内的发展有万分之一的死亡率。现在有一种药可以完全医治这种病,让你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能力做选择决定,你最多肯花多少钱买这种药?朋友说按照自己的经济实力最多肯花1000元钱购买这种药。

第二个选择是:有一家药厂生产了一种新药,需要征求病员做服药试验,假设你正是这种病员征集对象,这种药基本没有什么副作用和危险性,只是在服用一个疗程的三个月内有万分之一的死亡率。现在让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选择决定,你最少需要多少钱才肯接受这样的试验?朋友说他最也少需要10万元才肯接受这样的试验。

我告诉朋友:你从虹桥机场上班换到浦东机场上班,每天多开车60公里,每个月得多开车1300多公里,有可能增加了你万分之一交通事故的死亡率。这跟前面那两道选择决策题一样。你从第一道题的角度看问题,是你要多付出一定的钱来弥补你万分之一死亡率的可能性,所以当上司补贴你2000员,你付出以后还能得到1000元补贴时你就觉得满足了,你再从第二个选择角度来做决策的话,也许补贴给你10万元你也不一定会满足。

朋友听我这么一点拨似乎有些明白,说是节后要把这个道理告诉上司,让上司多给点补贴。我给朋友又泼了点冷水,我说:其实1000元也好,10万元也好,这不是一个具体的定价,关键是我们在生活的选择中,要有一定的理性,不要因为是你付出的钱就觉得越少越好,也不要因为是你要获得的钱就越多越好。万分之一的死亡率在特定的时间内应该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我们在选择决策时应该理性面对。其实,有许多实例可以看出我们生活中的诸多选择是非理性的。

买菜的选择,有一堆菜因为卖菜人不时地往菜上洒水,看上去这堆菜一直显得水灵鲜嫩,而另一堆菜一直没有洒水,菜显得干瘪没有光泽,如果这两堆菜的价格是一样的话,让你做买菜选择时多数人肯定会买那堆水灵鲜嫩的菜。而理性告诉我们,一直浸在水中的菜含水分量重,且一直浸在水中的菜也并一定不好吃。那堆看上去虽然有些干瘪没有光泽,你用水冲洗以后一样新鲜,且含水分量轻得多。这是我们的眼睛在欺骗我们的头脑而影响我们的选择,在这方面的选择中,色泽鲜艳的总比色泽暗淡的首先进入我们的选择。

你在买一套100元钱的茶杯时,有人告诉你距这里不远的一个商店跟你买的一样的茶杯要比这里便宜10块钱,很多人的选择是放弃正在购买的茶杯,很快到另一个商店去购买便宜10块钱的茶杯。然而,当你正在购买一辆20万元的汽车时,有人说不远的另一家汽车行同样的汽车比这里便宜100块钱,这时候多数人的选择可能是无动于衷,继续买这家车行的汽车。这是因为价格与差价比例迷惑了我们,买100块的茶杯能便宜10块钱的时候,我们觉得这是十分之一的差价,很大的一个差价比例,而你买20万元的汽车时,100块的差价只是两千分之一的差价比例,太小的差价比例让你觉得可以忽略不考虑。我们如果理性选择的话,应该是不管差价的比例大小,而是看具体的差价。不要在我们花100块钱的时候与花20万块钱的时候把钱的价值看得不一样。类似的选择出现在我们买房子的时候,我们会把几十块几百块甚至几千块钱看得无所谓。

有些选择是习惯,有些选择是感觉,有些选择或者是随机,选择是生活的一种学问,我们不应该被我们的习惯或感觉来左右我们的选择,理性对待生活的选择,或许我们会获得更多的生活价值。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