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日记:财富随笔:节俭就是财富…… – 分享日记

网络日记:财富随笔:节俭就是财富……

财富随笔:节俭就是财富

去年底的时候,大学最要好的同学陈农专门来信给我说了两件事,一是2007年内他终于在榆林市里买房子了,还有就是他终于自己花钱带着老婆孩子乘了一次飞机。

陈农老家在陕西榆林,著名的大型摩崖石刻群红石峡附近的一个山村,距榆林市大约10公里左右。上学的时候我去过他们家,山村就在明长城口的红山脚下,榆溪河谷从他们家门口流过,应该说是个风景秀丽的山村,不过,风景再秀丽也掩盖不了这里的贫穷。陈农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可以在上海工作的机会,依然回到了他的老家。

大学一年级刚开学,学校里就传出一个特大新闻,有一位学生专门在食堂捡吃的,这位学生就是我们班级也是我同寝室的陈农。我是班长,知道陈农是山区来的同学,家里很贫穷,于是我就悄悄地找陈农谈了一次话,想给他一定的帮助。没想到我们的谈话反倒是陈农给我上了一课。陈农说:“我不是买不起饭票,我是看到食堂浪费太厉害了。我是农民的儿子,眼看着每天有那么多馒头和大米被白白地扔掉,真的很心痛。”我看得出陈农的这番话是打心里说出来的,甚至看得出他眼眶里浸着泪水。我明白了陈农的心,此后就再也没有去劝说过陈农,陈农依然经常在食堂捡拾丢弃的馒头和米饭。他把捡来的馒头和米饭一一晒干收藏好,放假的时候再带回家。

记得我们的第一个寒假,陈农就带了一百多斤“干粮”回家。那个寒假我正想去延安旅游,顺便陪陈农一起走的。我在陈农家的那个窑洞里住了整整一周,平生以来我第一次在陕北农民的炕上睡觉,炕上虽然温暖,然而窑洞里的贫寒至今还在撞击着我的心。陈农的父母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看到儿子从大上海带回去那么多“干粮”,他们很惊讶,陈农的父亲不善言辞,只是不停地用“啧啧啧”的声音感叹着。

那个寒假很冷,陕北还一直下着雪,快过年了,陈农的父母亲非让我过完年再去旅游不可,我答应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吃完年夜饭,陈农家里来了许多人,那时候陈农家里还没有电视机,听说当时整个山村里也没几家有电视。村民们听说陈农家来了一位上海客人,大家就看热闹似的都聚过来了。我为了感谢这里的乡亲们,专门给大家唱了几首当时很流行的校园歌曲。一听我唱歌,陈农的父亲兴致来了,原来陈农的父亲是一位很能唱歌的陕北民歌歌手。

那个除夕的晚上,我就盘踞在陈农家的炕头上听陈农的父亲唱了一首又一首的当地民歌。说是民歌其实就是在讲故事,多数是一些男欢女爱的花花故事,不过其中的一些道理却很感人。尤其是有一首民歌唱的是“财主与和尚的故事”,我一听就知道正是针对我们浪费粮食的事情而唱的。故事是说有一位财主家里很有钱,财主家的旁边是一座寺庙,寺庙里的老和尚经常在河边看到财主家那边的阴沟里流淌出许多吃剩的饭菜来,于是老和尚叫人在那个阴沟下面做了一个过滤网,每天收集财主家倒进阴沟的饭菜,再把这些饭菜晒干。若干年以后,这位财主家败落了,穷得饭也吃不上,眼看就快要饿死了,于是财主来向寺庙里的老和尚讨饭来,老和尚把那些晒干的饭菜送给财主,救了财主的一家人,财主感激得向老和尚连连磕头,老和尚说:“你不要感谢我,这饭菜原本就是你们家的,只是你们每天把它倒掉了。”财主听了以后很是惶恐,我听了以后也很惶恐。

欢乐的村民们散去以后,陈农的父亲告诉我,这个故事是他临时编出来的,他看到我们学校食堂浪费的粮食觉得很可惜,他语重心长地说:“节俭才是最大的财富”。这句话虽然很简单,却一直震撼着我的心灵。这么多年了,陈农节俭,陈农终于有了财富,陈农终于在榆林市区买了房子,陈农终于自己花钱带着老婆孩子乘了一次飞机。读着老同学的来信,我似乎又听到陈农老父亲当年那句质朴而富有哲理的话语,我依旧感觉当年他们家热炕头上的温暖。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