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日记:让我潸然泪下的羌族母亲(续)(ZT)…… – 分享日记

网络日记:让我潸然泪下的羌族母亲(续)(ZT)……

让我潸然泪下的羌族母亲(续):现实世界不是秃鹫(ZT)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e0a41101009j1k.html

在发出“羌族母亲”那组博客的时候,我没有想到会引起网友那么强烈的关注。在成都待装随时准备出发奔赴下一个“战场”的我,很仔细地看了每个网友的评论。谢谢大家,在这里我感谢大家关心牛脑寨的乡亲们。

不管是关心这个羌族母亲的网友,还是关心拍摄背后故事的网友,我都想告诉你们,“现实世界不是秃鹫。”

在昨晚的评论里,有和我一起乘直升机空降牛脑寨的队员,他说这个老人得到了比较妥善的安置,是的,他没有说谎。作为一个妻子怀孕7个月,瞒着妻子机降到余震不断的汶川的兄弟,他也和我一样希望能够在完成我们的任务之后,再回牛脑寨,为这位母亲,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很多网友问,你为什么能够机降到汶川?在拍摄的时候你想到的是否只是完成你的照片?在这中间和结束之后你又做了什么?

这组专题本来只是想让大家知道,这些中国最底层百姓在面对灾难时候的坚强,以及他们依然质朴。让大家来伸出双手能够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毕竟,我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大家团结起来的力量是无限的。

本无意透露自己所作的工作,以及到汶川的目的,但为了消除一些网友无谓的猜测,以及一些言论可能给无辜的人带来的伤害,我只有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大家。

首先我不是记者,我只是中国移动的一个普通员工。之所以能够机降汶川,是因为按照抢险救灾的要求,在第一阶段获取到失去联系的灾区信息之后,在一切通信都中断的情况下,尽快抢通汶川与外界的信息通道。

我的技术专长是抢修电源、移动基站运行的协调管理,加上当过特种兵,因此才有机会在众多请战的同事中成为第一批机降汶川的通信抢修队员。因为我也为一家权威地理杂志做签约摄影师,所以才比其他人有更多条件记录这一切。

在凤凰山机场搭直升机的时候,由于我们的设备过重,按原计划应该上7个人,结果只上了6个人。每个人的给养更是尽量精简,当时是空降虹口还是汶川,都是未知数,那几天去过现场的朋友都知道,复杂多变的天气使得飞行员在起飞时都无法确定在哪里降落合适。我们6个队员每个人带了四盒一百多克的饼干,以及3-4瓶矿泉水。由于我携带了一部相机,在包里少装了两瓶水。也就是说我的给养是不到1斤的普通饼干,2瓶矿泉水。

说实话,我的境界没有那么高,也想多带给养,但条件不允许。一些年轻队员有些恐惧,因为那么少的给养维持不了两天,有什么意外的话我们将成为被别人救援的对象。我一直在鼓励他们,有我特种兵的生存经验,大家都会活下来的。给同事讲这些的时候,看着年轻人脸色缓和,但其实那时候我心理一点底都没有。尽管后面的情况不像想象那么困难,但出发时候真是有点悲壮。

我们的直升机当天起飞的时候,不到200米就落了下来,落在机场边上的草地里,把队员们都吓了一跳。原本30分钟就能到达汶川,但由于找不到合适的降落地点,直升机飞了50分钟降了三次才落地。饶是我经历过许多生死,当飞机在峡谷中穿行时也是捏了一把汗。昨天,我们又把一批队员机降在唐家山堰塞湖,我在这里也替他们祈祷,希望他们安全。

那天我们的基站立起来在调试的时候,我提着相机想拍点废墟。眼睛里突然出现那位羌族母亲,出于摄影师的职业敏感,我感觉这里面一定有故事。开始我以为她是在找寻亲人的遗物,如果我上前是犯忌讳的,因为她嘴里面一直在念叨“你们走了,我可怎么活。”直到她翻出猪油,我才猛然醒悟过来,于是赶快让一个乡亲过去帮忙,就是那个穿着旧军装的老乡。

这个穿旧军装上衣的老乡,背着我的摄影包上去帮助这位老母亲

等拍完这组照片,老母亲要走的时候,我追上去把包里的一袋饼干和一瓶矿泉水给她,当时我能做的就那么多。拍完照片,我的心情是尽快开通基站,通过手机把这里的真实情况通报出去,让救灾物资第一时间送到牛脑寨。当时我们有三批青年突击队队员,我相信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不管是谁降落在汶川,他们都会去帮助那个老人家。

15号下午,这位大姐已经饿了三天了,她靠在我们的设备箱上,我的同事拿出了自己的饼干和水给她

16号上午6:00,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我们成功地开通汶川第一个移动基站,打通了汶川与外界的联系。

村民们知道打通通讯之后,整个汶川县城能够得到更多支援,纷纷连夜帮助我们架设基站

马上就能打手机了

手机能够打之后,村民们聚集在我们的身旁,用我们的手机了解外面的情况,向家里人通报平安,大家还记得第一篇博客里面那个兄弟吧,他打完电话知道6个亲人遇难之后就晕倒了。

中间在打电话的那个人,就是第一篇里面那个有大特写的兄弟

“幺儿,你听到没得嘛,我在用别人手机给你打。我没有事情,家里房子倒了……”这位中年妇女向在外打工的孩子报平安,眼泪不断地流。

这位妇女打完电话后,旁边一个兄弟拿起一张纸,帮助那些老人向在外打工的孩子报平安,纸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一些号码,但有些电话也是永远打不通了。

牛脑寨的村支书用手机与县委及武警某部取得联系之后,可敬的子弟兵们用四个小时的时间,带着帐篷和大米爬上山,给乡亲们送来最急需的物资。

这些帐篷的支架负重在20公斤以上,官兵们轮换着抬。这些帐篷将优先安置老弱病残,昨天忘记告诉大家了,这位老母亲是整个牛脑寨年纪最大的老人。

有了大米,村民们能吃上灾后的第一顿饱饭了

受灾之后,村民们能吃的东西很少,这是大米送上来之前,一家人做的玉米棒渣。

这些玉米渣极难下咽,如果不是受灾村民们也不会吃这个,他们要坚强地活下去。

大米送来之后,还是这家人,一定要帮助我们做晚饭,感谢我们打通了电话。大家看到上面那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了吧,她很想很想吃手上的白米饭,但她和她的家人还是坚持把饭给我们吃,还给我们熬了野菜汤。他们希望通过这样,来表达对我们的感激。年轻的队员也饿坏了,我看着后面站立的小女孩,直到看到她吃上了白米饭,我才吃下留给我的晚饭。

这个女孩子,手里的饭是为我们端的

在保证基站的用电供应之后,村民们纷纷把自己的电话拿出来免费充电,这些背着背篓的村民把手机充电之后,就下山参与县城的救援去了。

在牛脑寨的120个小时里,还有很多故事,等我慢慢地整理上来。我最近几天一直在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持续关注,关心,关怀这些人民,地震在几分钟内使得他们一辈子的家园变成废墟,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上他们都需要更多的帮助。但我一个人的力量确实太有限了,网友们对羌族母亲的关怀,让我看到了一些思路和希望,我会和大家一起努力。

让我潸然泪下的羌族母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5b43b301009uoz.html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