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日记:色影乌镇…… – 分享日记

网络日记:色影乌镇……

色影乌镇

周末去了乌镇,冬日的乌镇游人稀少,很是冷净。

乌镇的西栅,似乎浸透着某种让人说不出的气息,是千年的江南人文历史?还是一时间作别了繁华与喧闹的心情?

本以为周庄之后,水乡特色在江南大同小异,很多年前去过乌镇的东栅,对乌镇的印象没有多少特别之处。之前又去过同里,去过甪直,所以,对乌镇的西栅也就没有更多的激情了.。

你从乌镇幽长的石板老街上能感觉到历史厚重的印痕。此外,风格别致的小桥流水、雕梁画栋的老宅庭院以及错落有致沿河而居的枕水人家,如诗如画般的布局和韵味,无不渗透着千年古镇特有的历史人文风貌。

你一个人独自漫步在无人的乌镇石板街道上,你用心去抚摩着水边历史厚重的木栅石栏,你用心去贴着班驳的砖墙与历史对话。你或许会忍不住推开一扇老宅子的大门,"吱呀"一声门后却是寂静的沉默。此时,你更觉得远古离你却是如此近在咫尺。

看乌镇的风貌你就会感觉到乌镇是个商业气息深厚,文化底蕴浓郁的古镇。乌镇素有“溪河如网,水街相依,民居枕水,小桥傍市”之说,数千年来乌镇一直是个商贾名流之地。古时常有进士、举人,近代更有文学、艺术名家。乌镇古代最大的名人是大分裂南北朝时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也是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此外,著名理学家张杨园、著名藏书家鲍廷博、晚清翰林严辰、夏同善。当代文学巨匠茅盾、银行家卢学溥、作家孔另境、新闻界前辈严独鹤等等均出生于乌镇。

在乌镇你最想与其他江南水乡古镇比较的是一座座小桥,乌镇的桥与其他水乡不同的是多而式样纷繁、风格迥异。有古朴威严的单孔石拱桥;有纤巧秀丽的砖砌洞桥;还有近代的钢筋水泥桥;短小盈丈的小木桥。因此,说乌镇“百步一桥”一点也不夸张。在乌镇诸多的桥中,西栅的双桥一点也不比周庄的双桥逊色。乌镇的双桥一座横跨西市河南北走向,名为“仁济桥”。有记载说次桥修于明朝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次桥又称栅桥,它是乌镇西河末端的最后一座桥。旧时,此桥桥外水中设有木头栅门,夜间关闭,停止通航。另一座东西走向的单孔石拱桥,名为“通济桥”(亦称西高桥),此桥修建于明朝正德十年(1515年),重建于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此桥曾是苏杭之间商船主要通道之一。乌镇双桥以西原为湖州吴兴地域,每当夕阳西下,立于桥顶便可以远眺吴地山峰,故桥上有桥联两对:“寒树烟中尽乌戍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通霅门开数万家西环浙水,题桥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

离双桥不远处的水边,一个叫做"步步莲花"的咖啡店吸引住来往的游客。一是从乌镇的入口缓步走过来,已有一个多小时的时辰,正想息个脚;二来一路旧屋古店石板路,偶见雅院亮门咖啡香,你能不推门入座吗?这原本与乌镇的古朴不太相干的咖啡或许陡然惊醒了你一路萦回的心绪,不过,咖啡店的门面以及咖啡店里的布置又会让你沉浸在思旧怀古的空间里。一杯店主特制的咖啡,似乎带着与佛有缘的清香让你很自然地瞌目冥想,古典的爵士音乐盘旋在耳边。掏空的木桩镶上玻璃,成了养鱼的水缸。水草和青苔还原了木桩的古老,潺潺的水流把音乐的节奏柔和得更悠长缠绵。从咖啡店莲花格子的门玻璃上看出去,乌镇的街道和流水婉若佛座上缭绕的香烟清馨自在,缓缓于梦与非梦之中。天花木板上一挂茅草编织的顶灯如一只倒扣的斗篷,点点灯光从稀疏的草缝中透射出来,水晶灯般的晶莹似乎不好与之相比,草的古典与质朴却张显着水晶般的典雅与奢华,或许这正是"步步莲花"的主人所要表达的内涵吧。本来"步步莲花"让我想起来的应该是我祖辈奶奶的金莲碎步,可眼前的一切却让我悟到了心如止水的禅宗秘诀。

在临近大运河的堤岸上,正是夕阳西下,你身后是有着浓郁江南风情的千年古镇,你遥望滔滔奔流的古运河,远山虽未见,近水汩汩流,不经不意之间众多的感慨油然而生,还是用乌镇的一对桥联最容易表达你此时的心境:满目苍茫山自古,半湾活波水源灵。
(关于步步莲花的图片,明天专门上传)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