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日记:99个人生错误:年轻人别把世界看错了(三)……
99个人生错误:年轻人别把世界看错了(三)
误区3:把自己的天赋长埋地下
我的恩师朱俐安老师常说:我觉得,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当我教授给学员的方法,能被他们非常好地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帮助他们寻找到合适的位置,而且被他们牢记和感激时,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是金钱无法买到的成就感;而当我站在台上的时候,我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我的,所以,我选择了培训师的工作。站讲台,教了十年文艺理论;下海后,在各大企业潜心学习经营和管理,20多年的沉淀后,在诗人、作家、商人和培训师之间,她终于找回了自己的梦想。朱俐安老师对于工作的热情,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也许上台之前还在发烧感冒,但只要一上台,立即就生龙活虎了;无论多么忙碌,也会坚持看书,她说:书能帮助我们找到心灵的方向。不管多么疲劳,只要是学生的电话或者邮件,都会第一时间回复,甚至有时候电话都讲到手机发烫了,也会轻声细语地对学员的问题做耐心解答。她的专业和热情,一直是我们这些学生深感佩服的。所以,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更要学习静下心来,慢慢地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耕耘自己的梦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连做都不去做,永远就只能有梦想和希望。如果都懒得去发现自己的优势,更不会将这种优势和自己的热情结合起来,那么再伟大的梦想,也只是昙花一现的想法。去做你擅长的、喜爱的事,并且为之终生奋斗不息。因为,年轻的时候,如果不去寻找自己的路,不去经历,不去努力进取,梦想的路,终究会被杂草所掩盖。将自己的天赋长埋地下,是没法让梦想开花结果的。路,走了才会有;门,敲了才会开。
误区4:做人做事要夸张一点儿
一个人做事太过夸张,难免被人指责为想象力过于丰富,不着边际,不靠谱。有那么一种人,说话做事喜欢夸大其词,不论多么小的事,能说得天花乱坠,怎么夸张怎么讲,听得别人心里超级紧张;听他说多了,众人都一笑而过,或者干脆不理会,说这人是个大话精,他说的话都不是真的。就跟《狼来了》里头的那个放羊娃一样,谎言说多了,自然就没人信了,等到狼真的来了的时候,别人也不再相信。做人做事,不必过于夸张,需要张弛有度。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心里要有个底,不要一有个风吹草动,立马跟风乱跑,像个无头苍蝇,哪里热闹都去凑一下,结果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惹祸上身。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喜欢夸大其词的人,往往都是因为自我克制力不够,管不住自己的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抓住张三的事情,添油加醋地讲给李四听,又把李四的说法捣鼓捣鼓说给王五听,结果,传来传去,弄得众人都手足无措,众人见面分外眼红。这就是说多错多,话多无益,不仅伤害他人的情感,也会损害自己的名誉。要避免说话做事夸张,有几个方法可供大家参考:1.少讲话,至少压缩一半的说话量。俗话说,如果100件事,你做对了99件,但最后那一件做错了,也会抹杀了之前的成功。同样,说过多的话,特别是夸张的话,不管你是多么真心地说,大家也会犯迷糊。简短的话语,直指主题,几句话就能说清的,不要一箩筐一箩筐地倒,点到为止就是最好。2.让别人也讲话。做人做事夸张的人,都喜欢自己不停地讲,虽说性格也是原因之一,但是任何事,如果变成了一言堂,那别人干吗呢?听你讲报告?废话那么多,不是污染大家的耳朵嘛。有些人生性活泼,描述起问题来,生怕漏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最后讲着讲着大家都走了,因为他讲的都不是大家想听的。所以,也要让别人说话,可以给自己限定一个时间,比如:就用三分钟和大家讲一下我的想法。3.认真严谨地为人处世。不要以为别人都很傻,自己偶尔耍点小聪明别人会不知道,其实,比我们聪明的人多了去了,不点破你,是为你留面子。任何微小的手段,其实都逃不过众人的眼睛。所以,用严谨、礼貌、温和的处事方法,和周围的人达成一致,至于小聪明,最好还是用铁盒子锁起来。4.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话。领导、同事、朋友、客户、家人跟你说话的时候,让别人说完了再发表意见,不要只听到一半,或者人家才刚开始发言,就喧宾夺主地把话题抢过来说,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一定要克制自己。5.多看书,多学习。多读有益的书,不断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但也不要读死书,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从书里得到对自己有益的观点;一个只会读死书的人,就是读一万本书,也终究是书本知识,而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去。6.善于反思,换位思考。善于反思,就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认真地听取他人的建议,把不好的习惯改正,把好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换位思考,就是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假如对方是我,他这么对我,我会不会难过?能不能接受?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的身上,我会不会比他还不冷静?为人处世,要多为他人着想,因为,只有为别人着想,别人才会感激你,也才会反过来为你着想。自私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总之,二十几岁的人,要尽量避免过于夸张地做人做事,要切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喜欢别人对你做的事情,就不要对别人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际关系的好坏,都是从他人与你相处的细节中体现出来的,如果不关注为人处世的细节,不为他人着想,任性胡为,迟早都是要吃亏的。
误区5:在杂事上花太多精力
做任何事,要想有所建树,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对所从事的事业做到专、精、准。专是专心、专业;精是精通、精确;准是准备、准确。做人做事,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才能成为专业人士,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只有精通自己所做的事,对工作的每个细节、产品的每个部件、客户的每个需求都了如指掌,才能精准掌握大势与市场的走向,把握先机。成功的基础,是永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准备充分,粮草充足,运筹帷幄,才能准确地掌握战机,一举拿下来敌,赢得胜利。但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做人做事往往都不够专心细致,东瞧瞧、西望望,今天这里做事,明天那里兼职,后天别处旅游;看不惯领导,和同事相处不愉快,三下五除二就写好辞呈,扬长而去,大有天下舍我其谁的大丈夫气概。今日有酒今日醉,明天事明天再想,这种吊儿郎当的态度,常常令他人感觉非常不专业,而且不服管,即便能力再好,领导也会因为无法驯服他,而不敢让他挑大梁。至于对工作的精通,常常都会被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看成是很out的事,现代社会,网络的便捷,资讯的发达,让很多人陷入“浅阅读”的境地,草草扫一眼,大略明白意思就行了,根本谈不上深思熟虑地去思考问题。很多年轻人对于工作也鲜有细致耐心。工作上的事情,一问三不知,善于推诿责任,放着客户的需求不管不顾,也要先和朋友在、msn上打打招呼才行,甚至工作时间玩游戏、网络购物,将工作时间当成娱乐时间等等,不胜枚举。这种对工作的轻视态度,是一定要规避的。切莫因为贪玩而忘了工作,切莫因为年轻而学寒号鸟,很多事,与其等明天再去做,不如现在就开始。年轻人总说机会,似乎只要有了机会,一切都能水到渠成。可是,等机会来到的时候,能把握得住吗?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准备不充分,就是机会来临了,也未必能抓得住、抓得稳。如果你的人生目标就是买套房子、娶个老婆,或者嫁个好人家,安身立命过过小日子,也是不错的。可但凡年轻人,谁没有冲劲呢?谁不想趁着年轻的时候努力拼搏,将来功成名就?可是,如果最初连目标都没有,也没有为实现这个目标去拼搏的勇气,而是东游西逛、左右不定,成功难道会自己送上门来吗?恐怕只能在梦里和周公寒暄了。所以,对于每个人,特别是刚刚迈入社会的年轻人,尤其要重视这一点:不要花太多精力到杂事上去,而是要先找出自己的长处,把精力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上去,专心致志地不断学习,为将来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误区6:只交新朋友,忘记老朋友
为人处世也是一样,很多人跟我抱怨,为何我总是在交新朋友,却没有老朋友?那是因为他自己就没打算和别人成为老朋友。当每个新朋友愿意和他继续交往成为老朋友的时候,他转身又找新朋友去了。这种人,怎么可能会有老朋友?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交友准则:砂锅不打不漏,朋友不交不透。你都不与人交往,又怎么能交心呢?把太多精力放到杂事上去,不仅占用了时间,也会因为事情过多而顾及不周。很多人说,我做很多事,就是想理清自己的长处在哪啊!对啊,你连自己最喜欢做什么都不知道,却偏要在一堆事情里面理头绪,想要知道自己适合干哪一行,就不怕迷失方向么?时下流行模仿秀,总模仿明星们唱歌、跳舞、说话,那还是自己吗?模仿得再逼真,再令人赞叹不已,还不只是在模仿?某个明星说得好:你不要模仿我,因为你不是我,你模仿的只是我的一个表面,你是进不到我的内心的。言外之意就是,不如做好你自己,因为无论如何,你都生活在我的光环下。不做自己精通的事,却专门去关注别人精通的事,放着自己手里的事不做,专门做些与专业无关的事,那么每件事情都做不好。二十几岁的人,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段,学什么都快,接受能力也强,千万不要落入世俗的陷阱,企图什么事都弄个明白。72行,行行出状元,做好自己的事,摈弃杂念,耐住清寒的寂寞,专心致志地做自己擅长的事,必定能成就一番事业。如果杂事做多了,把精力分散了,最后,也就真的只能打打杂了。
误区7:把自己的长处挂在嘴边
为人处世,不能总把自己的长处挂在嘴边。因为,表现自己优点的同时,总会不经意地压制他人的优点,甚至暴露别人的缺点。一个只会把自己的长处挂在嘴边的人,是会让其他人有压力的,因为他无形之中会有抬高自己贬低他人之意。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常常误认为必须不断地抬高自己,把自己的长处挂在嘴上,才能让他人知道自己的优势。实际上,无论在人际关系中还是职场上,这都是有失稳妥的做法。一个人有多大能耐,可以做什么事,能做成什么事,周围的朋友、同事、领导,都是很清楚的。也许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或者新进一个公司,在别人没有了解你之前,你自己描述的长处,会暂时让他人有期待,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抬高自己,表现自己,就有刻意与做作的嫌疑,日子长了,大家都了解了你,会觉得你只会给自己脸上贴金,没有真才实学。很多年轻人,在工作上是个大忽悠,对于玩游戏、泡美女、找帅哥、吃喝玩乐倒是挺有心得的:游戏要怎么玩才能迅速升级,成队的帅哥美女等着自己去泡,哪里的酒吧最high,哪里的音响最棒,都了如指掌,并把这些当成自己的优点,在朋友和同事面前不断炫耀。殊不知,如果你并非游戏开发公司的人员,就显得像个玩物丧志的家伙;天天想着怎么泡美女帅哥,一定是个花心大萝卜;是酒吧、ktv常客,除非你是公关人员,否则你会被定性为贪玩一族。
过度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长处,我行我素,不听取他人意见,以自我为中心,一不小心就会被人扣上自恋的帽子。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自恋,但是如果过度夸大自己的长处,时时不忘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忽略他人的感受,为获得他人的赞美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惜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就会令人厌烦。我曾经在某网络论坛与某位版主交流过,对方本来属于大大咧咧而且热情的人,问题就在于,他喜欢对任何人出言不逊,将戏弄他人和贬低他人当成最大的乐趣。口头上说是因为和大家关系熟,没有必要处以宾客之礼,实际上给人的感觉是高人一等;表面上是和大家无距离,实际上却让人感觉他极没有职业道德和素养,且常常宣扬网络上的事不必当成一回事。试想,网络上的每一个id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怎么能不将对方的喜怒哀乐当成一回事呢?主持一个版块,他的言辞和意志是会引导这个版块的走向的。对其提过好几次意见,但是得到的只是更多的贬低和戏弄,甚至恶语伤人。我后来没再去那个论坛,就更别说与其深交。一个只以自己为中心的人,任何人的建议对于他来说都是冒犯,都是对他的不尊敬。任由自己的言行胡乱而为,根本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不仅做不好版主,连做人,只怕也是失败的。对于二十几岁的人来说,你的长处、优势,一定要适当地表现出来,但切忌整天将自己的长处挂在嘴上。光说不练假把式,光会说不会做,久而久之,不仅会失去周围人的信任,还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甚至,可能失去很多机会。做人,要学会扬长避短;做事,则要善于取长补短。去做你擅长的事,而不是企图样样事情都精通;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听从善意的建议,出了问题、犯了错,及时地修正和改正则可,切不可逞强,甚至误解他人是在为难自己。正如著名的政治家富兰克林说的:20岁时起支配作用的是意志,30岁时是机智,40岁时是判断。这个意志,并不特指我们生活和事业的目标,任何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都离不开我们生活中的习惯和细节,我们所做的任何事,都会奠定我们行走社会的基础。所以,正值二十几岁的人,无论你的优点和长处多么令你骄傲,从今天起,把它从嘴上拿下来,踏踏实实地为你拥有的这份优势不断努力进取,让它成为伴随你一生的优势,即使不用你自己的嘴巴说,它也能提升你的魅力,助你成功。
误区8:强调客观原因,推诿责任
为人处世,切不可为了逃避责任,而过度强调客观原因,甚至推诿责任。有人说,推诿是一种策略,能够让自己置身事外,干干净净做人做事,挺不错的。但真的是这样吗?明明一件事,自己是有责任的,却推给别人背黑锅,自己拍拍屁股就走人了,这叫干干净净吗?这叫不干不净!是毫无责任心的表现。为人处世,如果把推诿责任做为自己的处事准则,势必会吃大亏的。很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初入社会和职场,生怕因为出了错误,让领导和朋友看不起,于是找借口推脱责任,甚至把错误归咎到他人身上。这样做得到的不是赞许,反而是领导和朋友的不信任。因为做人需要敢作敢当,如果连自己犯下的错误都不敢承担,谁还愿意信任我们呢?淑贤是一家公司的基层员工,她的上司是个非常善于推卸责任的人。只要淑贤有了好想法,一定会想尽办法第一时间告诉上层领导,说那是她的创意;而一旦出了问题,则会当着领导的面,呵斥淑贤做得不对;把所有的功劳一个人包揽,而把所有的错误统统归咎于下属。有一次,淑贤新出了一个计划,计划出来之后,这位上司把计划报上去了,领导很满意,就让这位上司放手去做,但是因为公司另外的一个事情非常紧急,就把淑贤外调到别的部门去了。根本没有想法的上司顿时慌了手脚,因为平时的计划都是淑贤在做的,她不过是指手画脚地说几句就算了。结果可想而知,很好的计划,被上司指导其他同事执行得乱七八糟,问及缘由,她还在和领导辩解,是由于淑贤交代得不够详细,所以才会导致事情没办好。一个月后,淑贤代替了上司的位置。这样的例子,在职场比比皆是。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不要害怕犯错,要勇于纠正错误,勇于承担责任,敢作敢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在职场和人际关系中进步。因为,一个只强调客观原因和推诿责任的人,是很没有人缘的。今天你犯了错,想尽办法往别人身上推,明天会不会推到我的身上呢?如果人们都这么想,就不敢和你交往,能离你多远就离多远,你就陷入了孤立的境地。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完美的,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会有出错的时候。做错了不要紧,只要能够发现问题的本质,勇于改正错误,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是智慧。最怕的就是明明知道错了,还因为要面子,死活不承认,并把错误推给他人。一个善于推诿责任的人,是会形成习惯的,这个坏习惯一旦形成,将使周围人慢慢地疏远他,不仅认为他是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还会认为这个人城府太深,内心太阴暗,而不屑于与之交往,久而久之,自然就成了孤家寡人。
明星们纷纷坦白情史,很多明星结婚了,但是由于很多客观原因,没办法公开婚姻关系,被网友或者媒体曝光之后,一个个都声泪俱下地向粉丝道歉。这招很有效,不仅赢得了粉丝的原谅,还让观众大度地包容了他们,身价和声誉甚至更胜从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也可以通过这些例子学一学:做错了事情,大方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及时加以改正,不仅能赢得更多信任,还能赢得赞许。但是要切记,不能刻意地去做这些事,以免弄巧成拙。总的来说,强调客观原因、推诿责任,是做人处事的大忌。也许能够一时令你轻松地置身事外,但别人不是傻子,做得多了,别人自然就会有所察觉,有所防备,甚至进而因为你的不明智之举,而结下终生不解的仇怨或者引来报复。做人不需要讲究只为他人,不为自己,但自己的错误自己承担,是做人做事之本分。本来就是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却要强加在他人的身上,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伤害。正值二十几岁的人,切莫犯下推诿责任的坏毛病。如果犯了错误,要学着自我认识、解决,只有你真正认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才能让你的人缘越来越好,内心越来越强大,生活越来越美好,事业越来越顺利。
误区9:发脾气是我的个性
发脾气绝对不是个性,而是缺乏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很多年轻人常常将发脾气当成自己的个性,错误地认为有脾气是有个性的体现。脾气人人都有,但是如果不分场合、不分事情轻重、不分对错乱发脾气,则有失风度,也会让人觉得你心智不成熟、办事不稳当,从而给自己的未来造成很多障碍。前几天去超市购物,我排队那个窗口的收银员,大约二十四五岁的样子,脸涨得通红,正在和另一个柜台的工作人员争吵,原因是柜台工作人员想请她帮忙先收银,她坚持不肯,理由是她也很忙,没时间。他们工作上的分工我不是很清楚,但是事情说清楚了也就算了,她还要怒气冲冲地跟身边的同事说那人的不是,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手忙脚乱地扫条码,脸上还带着不屑一顾的表情。我忍不住对那收银员说:小姐,能不能请你停止你的抱怨?你现在面对的是客户,请你不要影响我们大家愉快购物的心情好吗?没想到她对着我就是一句大叫:我又不是跟你发脾气,你管得着吗?我当时就倒吸了一口凉气,来消费的顾客居然还要看她的心情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我相信她也一定受到过良好的职业培训,可是为了一件工作上的小事发脾气,影响了自己与他人的心情,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虽然说对人情世故还不能都做到处理通达,但是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脾气是很有必要的。在家时,你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会因为爱你而不断迁就你;在学校,同学也会因为你的无心之言而一笑而过。可一旦进入职场,或者平时为人处世,如果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就大动肝火,不仅自己的形象受损,对他人也是不尊敬,还可能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人处世,要学会温和地对待周围的人,因为没有人应该理所当然地包容你的脾气。而且,发了脾气又能怎么样呢?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对于很多二十几岁的人来说,如何控制情绪是一道难关,所以在这里介绍几个方法,供大家参考:1.深呼吸。每当情绪即将失控的时候,最佳的自我调节方法就是深呼吸。先深吸一口气,直入腹腔,然后再徐徐地呼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数数,从一数到十,在心里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要生气?生气对事情有帮助吗?发脾气能够顺利解决问题吗?这样想的话,怒气自然而然就消了。2.转换话题。如果觉得对方的话伤了自己,让自己濒临崩溃的边缘,可以适当转换话题。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势必话越说越难听,这个时候,转换话题,能够分散自己和对方的注意力,也能及时调整彼此情绪。3.巧用幽默。如果觉得和对方僵持住了,或者彼此的坏情绪都到了极点,这时,不妨自我调侃一下,说个耳熟能详的笑话。但是切记不要随便说冷笑话,笑话说不好,就会成为冷嘲热讽,反而加重两人的争吵。4.借口离开一下。当双方都处于僵持状态时,暂时离开一下也是一种有效方法。去一趟洗手间,或者喝杯水、看一下窗外的景色,都能起到平复心情的作用,也能给对方一个冷静的时间。5.说错了话,马上道歉。有时候,我们和对方的冲突,往往只是因为一句话,如果说错了,马上就道歉,也会因为我们的知错能改,而得到对方的原谅。没有人会喜欢乱发脾气的人。试想一下,如果别人乱对你发脾气,还振振有词地跟你说:发脾气就是我的个性,请你包容点。你肯定会觉得这样的说法很可笑。所以年轻人要尽量控制你的情绪,而不要被情绪所控制,成为你人际关系的一个大障碍。
误区10:把自己当成舞台上的明星
生活中,每个人都想拥有鲜花和掌声,这些既是界定我们成功与否的关键,也能令人感觉骄傲与自豪。但是,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功,所以,要抱着淡定的心境面对一切,不要沉溺在想象里,将自己当成舞台上的明星,处处受人仰慕和尊敬。生活是个大舞台,有的人在台上演戏,有些人在台下看戏。但是,每个人人生这台戏都是自己主演的,而且这出戏的好与坏,与他的努力程度相关,做事努力,拼搏了,就能有好的剧情,反之,则会谱写坏的篇章。二十几岁的人,初入社会和职场,常常因为害怕别人说自己稚嫩,而将自己变得老气横秋,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导。年轻人最不该做的事,就是刻意地做作与模仿,因为年轻的时候,正是培养个人品性与气质的时候,一味地做作与模仿,只会让自己陷入不断复制他人的怪圈,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现在很多年轻人习惯将自己当成舞台上的明星去为人处世,认为自己讲的就是真理,谁提出反对意见,谁就没水平;目空一切,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其实,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事情的发展常常变化莫测,根本不可能像写好的剧本一样一成不变,我们也不可能让每件事都顺着自己的意思走。将自己当成舞台上的明星,想掌控一切,只会换来痛苦、猜疑、焦虑和不自信。哪怕是演员,也必须表演得非常精彩才能得到掌声和赞美,何况,每个人都那么忙,谁又愿意一直陪你演戏呢?有些二十几岁的人,喜欢将感情当成游戏,对方合适不合适都没关系,逢场作戏,乐此不疲,反正都是演戏,戏演完了,热情退了,散场就是。这种心态很不好,从品行上说,就已经犯了人际关系里的大忌:你这么不专心,对待感情如游戏,没个正经,做事能专心吗?会不会因为花了太多心思在恋爱上,而荒废了工作呢?也有些人说,恋爱嘛,反正都是相互演戏啊,演得好就修成正果,演不好就贬下凡尘。话是这样说,可是如果每一次去恋爱,都抱着演戏的态度,会不会太累,会不会自己也生了戒备啊?毕竟,总有一天,会演不下去的,要是碰上的都是演戏的还好,一旦要是碰上个不会演戏的,岂不是玩砸了?当自己有一天不想逢场作戏的时候,会不会也因为戒备别人有演戏心理,而顿觉紧张与索然呢?还有些二十几岁的人,喜欢在生活里扮演单口相声的角色,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得听他的,不听他的就胡搅蛮缠,不达目的不罢休。这种情况在与家人的相处中出现的最多,仗着父母都宠爱自己,做什么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父母说两句,就跳脚、抱怨、指责,这种人,父母能容忍你,是因为爱你,但是当走入了社会,走上了工作岗位,就会无法适应,娇生惯养的性格,会让他与社会格格不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但不一定每个舞台都绚丽夺目。有时候,需要静下心来,做自己的观众,清醒地看自己的现状,也需要认真地看看周围人。不能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对周围的事情都漠不关心。
误区11:习惯性地低估他人
如果说生活是一支舞曲,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地跳下去,那么,中途也应该停下来休息一下,对于自己的不足,要诚心地求教于他人,不断地领悟与练习,才能成就一支美丽的舞曲。一支拙舞,出场三分钟后还能有多少观众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曾经激励了无数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但这句话的本意,不是让我们目空一切地去看待事物,而是要默默地坚持我们内心的理想,为之努力地奋斗、奋斗、再奋斗。当你涉足社会与职场的时候,要记得:无论多么广阔或者狭小的舞台,永远不是你一个人的,它也属于其他人。独舞的人,要么技艺超群,要么离群索居。而技艺超群,永远需要勤学苦练;离群索居,却极有可能被人遗忘。误区10:习惯性地低估他人二十几岁的人,意气风发、抱负远大,对于生活和梦想,始终抱有非常高的热情,但同时,也会因为太过年轻气盛,在人际关系上犯严重的错误:习惯性地低估他人的能力。低估他人的能力,第一个明显的心理就是永远都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为人处世,要聪明不能愚笨,但是太过聪明,就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个人,才高八斗也好,学富五车也罢,如果处处要显得自己比他人聪明,无论他的学识如何渊博、经历如何丰富,都显得十分幼稚可笑。永远都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人,其实活得比较累,为了博一浮名,往往身不由己地要做许多事来证明这“聪明”二字,结果许多事,非但做不成,反而招惹很多的是非,甚至连错在哪里都不知道。这样的人心里只有自己的聪明才智,却忘记了他人也有优势,也有独到之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尤其要记得,永远不要抱有低估他人能力的想法,也不要过度相信自己的聪明无人能及。事实上,世界上没有最聪明的人,只有更聪明的人。真正聪明的人,都明白自己不可能是最聪明的,因为比自己聪明的人,到处都是。哪怕身边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人,他的身上,也有许多特质,是你无法比拟的。做人做事,一定要有臣服之心。对于不懂的事物,非但不能装懂,还要大方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只有这样,才能认认真真地去学习和进取,获取更多更大的成就。一个对什么事情都表现出自己完美无缺的人,他的内心往往是脆弱的,因为人不可能事事精通,也不可能永不被超越。低估他人的能力,还有一个特质就是过度自信,用俗话说就是自信心爆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初涉社会,对很多事情还不够了解,光凭自己的热情做人做事,对任何事物信心都很高,这是好事,但是如果自信心爆棚,则有可能让自己身心受创。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如想象的那样顺利,总会碰上沟沟坎坎,这就需要多做心理自我调节。对于事物的好与坏,要分开来看,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自信心爆棚的人,常常听不进他人的建议。却往往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准备不足而措手不及,陷入低迷的状态,这也是许多人为什么开始想着成就一番伟大事业,最后却草草收场的原因。过度自信的人,往往在一件事情失败后,内心的反应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原因就在于过度自信,对于自己认准的事情从来不认为会失败,也没想过如果失败该怎样应对,所以一旦出现变故,就会不知所措。小李从公司跳槽,新开了一个工作室,凭借前几年从工作中积累起来的人脉,事业的进展也还算顺利。有一天,小李从前的同事来看他,并告诉他:老板得知他自立门户,有点不满,希望他能回去就这个事情好好谈一谈。小李却理直气壮地说:凭什么?他做得不好客户才跟我的嘛。其实小李的老板也不是真的对小李有意见,他认为年轻人肯干事,自己出去闯也很正常,但是听了同事的转达,心里就不舒服了:你用公司的资源为自己创立了事业也就罢了,还要诋毁我做得不够好,你这不是拆台吗?结果老板想方设法把小李的客户又全挖过去了,其中一个客户走的时候还不无遗憾地对小李说:我也很认同你的能力,但是我也是做生意的,利润第一啊。小李就是犯了过度自信的错,他过分相信自己的客户会一直跟着自己,低估了老板也是有手段的,而且手段比他还高明老辣。所以说,年轻人为人处世,不可因为年少气盛就肆意轻狂。你眼里看不起他人,他人也同样会藐视你;你低估了他人的能力,就极有可能被他人反击;尤其是长辈和领导,他们经历过的事情比你多,在对很多事的处理上,都比你圆融通达,对于他们,你尤其不能低估,否则,吃亏的只能是你自己。
(未完待续)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