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日记:尽情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时光……
尽情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时光
一位媒体人观电影《白日梦想家》的感悟
早些时候,本以为电影会被普及甚广的电视、网络所吞没,没想到数字时代的电影活得更精彩。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去看了展映的美国电影《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白日梦想家》),这是喜剧天王本.斯蒂勒自导自演,并有克里斯汀.韦格、西恩.潘共同加盟的一部喜剧电影。然而,这个喜剧电影却让做媒体的人“喜”不起来。
在没看电影之前,有人就说这部电影更适合记者看,我没在意,也没想去理会为什么适合记者去看。直到电影放映的时候,我才知道主人公沃尔特-米蒂是美国著名杂志《LIFE》图片管理员。原来这部电影的大背景,就是《LIFE》杂志,在互联网浪潮冲击前,杂志社准备做最后一期《LIFE》杂志。现实中2007年3月26日,当年twitter,facebook等世界性社交媒体还在起步中,但《LIFE》已寿终正寝;而这部电影上映时间是2013年,此时,已没有人再为传统纸媒是死是活而争执了,因为所有人,都在为纸媒的衰败做最后的倒记时。
电影给我们讲述是这么一个故事,在平淡的生活中每天不停地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循环往复,而精彩刺激的冒险与浪漫绚丽的爱情对沃尔特-米蒂来说或许只存在于他出神入化的幻想之中。看着别人的冒险生活,面对心爱的女神,他只是在神游中才能够拥有。现实中沃尔特-米蒂连面对女神坦然搭讪一下的勇气也没有。或许不是自己不想追逐,只是自己害怕改变,也许这种腼腆已经变成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一种习惯,不到万不得已,不到走投无路,仿佛永远无法改变。虽然自己时常处于一种出神状态,被同事们耻笑却不以为然,也许这正是对处于安逸生活之中的我们许媒体多人一种极大的讽刺吧。
可是有一天老天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在面临或将丢掉工作的窘境似乎迫使着他要去完成一次自己从未有过的冒险。突然之间似乎想通了什么,不管是输是赢,无论结果如何,冒一次险又能如何。于是乎一场对于自己意义非凡的冒险旅程就这样精彩刺激地展开了。本片虽然取材是翻拍自1947年Danny Kaye与Viginia Mayo领衔主演的《梦里乾坤》,然而,本片添加了《LIFE》杂志走向没落的大背景,配合本斯蒂勒自身的个人特色与独特演绎,电影呈现出一幅别开生面的喜剧效果。也许本斯蒂勒的个人表现比较严肃,欢乐之余多少有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艺术效果,虽然电影给我们展现出的是一部轻松搞笑的轻喜剧,可是带给我们的,尤其是带给从纸媒体走来的媒体人,却是让我们发人深省的反思。
其实,沃尔特-米蒂是《LIFE》这样一个大媒体中最底层的人物,其职位全称是“底片管理员”,负责整个杂志社百万计的相片底片的收集保存和整理,而且大多数是黑白底片。拿这个职位做主角,本身就有着非常的意义,这个岗位或许是整个“生活”杂志社中,最不起眼的一个职位,然而,在数码技术的冲击下,今后的摄影艺术,“底片”或将不复存在,此后,还会有谁记得从前某个摄影大师的底片呢?更何况是传统的菲林拍摄技术?作为媒体人,我自然清楚,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媒体时代,早有无数“新军规”要求记者“跨媒体多角度”,什么视频、微博、微信都要日常来几段,而一个纸媒大框架下,很多旧的技术工种,早在十数年前,就已经消亡。我入行比较早,上个世纪末还有些媒体仍然是铅字印刷,当时如果稿件出错,纠正的工序无比繁杂,“需要再拿正确的那个金属字体块,重新排一下版面,再印刷。”那时候媒体的摄影基本都还是胶片摄影,记者摄影的图片还需要去冲洗,大一些的媒体机构有自己的冲印设备,小的媒体机构需要到冲扩店去冲印,稍有不慎,底片损坏等各种意外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现在说起这些事情来,总觉得好像是石器时代的事情,可事实上都还消失得不是很远。如今记者写稿就如新手拿冲锋枪第一次上战场,子弹消耗可以忽略不计,键盘敲得噼里啪啦响,错字再多也能瞬时改正;而摄影工作时,更是喜欢一秒4张甚至8张连拍的爽快感。但效率越高,越是没有经过大脑的检验与过滤,很多时候就是快餐式作品,信息海量,经典却再难重现。因此,在影片中,我看到沃尔特为了一张新闻黑白底片翻山越岭,寻遍全球,突然就在心中泛起一阵阵酸楚感,以往的新闻不仅是记载历史、反映真实,往往还能出现真正的大师级艺术作品,但到了互联网极度发展的今天,你能找到一张类似《LIFE》杂志当年水兵和护士拥抱相吻欢庆二战胜利的新闻照片吗?真正的摄影底片不复存在了,而我们大师级的摄影师或许也不复存在了么?
沃尔特不是什么大人物,却是一个能完全掌控自己底片的专家。为什么摄影师肖恩觉得“生命的本质”跟沃尔特同在?也许他冥冥之中就觉得,沃尔特最终会踏上这趟冒险之旅,虽然真见到沃尔特时,连肖恩都大吃一惊。因为沃尔特是最能将他所拍摄的照片以他最希望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人。一家公司的血肉就是要由像沃尔特这样符合理念的人建构,他以前也在Papa Johns, KFC当过店员,可是我相信最终能让他走到《LIFE》杂志并在这个地方工作15年以上的原因是他的人生座右铭与公司理念的吻合,当不再为生计奔波时,你的精神力量决定了你的走向;当生计没有着落,却仍然为渴望拼搏,你会需要勇气、毅力还有希望。
电影里的摄影师肖恩起初给人的感觉是一位为了拍出好照片而不择手段,甚至是置自己生命于不顾的人,可是当沃尔特与他相遇,你却会发现他是真的热爱生活的那类型人。虽然他“额头的皱纹都可以夹死几只高原苍蝇”了,可是他的一举一动都洋溢着某种生活的趣味。他等待了很久才看到珍贵的雪豹出现了,然而此时,他却停下来并不急着拍摄,他需要感受生活的那一刻;他送给沃尔特手制的钱包并自觉有意思的附上“Look inside”的纸条;他还即兴地加入登山客的足球游戏,一切都那么随性、轻松、自然。经历已经给了肖恩开阔的视野与自由。我想,人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要自然,对别人更要自然。“做自己”并不是要到处宣泄自己的臭脾气,也不是随时对生活、对人抛出冰冷且没有人性的眼光,而是区分生活的情境、宽容生活和他人、更爱亲人和自己。
摄影大师肖恩在喜马拉雅山峰上看到他冒雪等候已久的雪豹出现了,却停止了拍摄,沃尔特惊讶地问肖恩:“你打算什么时候拍摄”?肖恩回答:“有时候,我不拍,只是我喜欢享受这个美好时光”。照片,有时候不是要记录些什么,而是给你一个载体,让你去体会当时独一无二的心情,这种心情,从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拍照就像狩猎,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将要收获的是什么样的一种惊喜,而这样富有生命力的照片是你在其他任何时候都无法收获的。在如今喧嚣的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人会有肖恩这样深刻的感受呢?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我们又有多少人会像肖恩那样,孤独地踏上一个又一个的旅程,寻找自己的美好镜头与时光?爬上风雪迷茫的高山,去静静地等候期待已久的雪豹出现呢?是的,我们大多数的人内心都心存美好,也会有一部分人去努力实践自己的美好愿望,也会有一部分人能够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然而,我们还有更多的人,虽然心存美好,而自己却并不去努力付诸实践,只是一味地去嘲笑“白日梦想”的沃尔特,只是去附和上司毫无意义的指令,去奉承周围人群的时髦。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美好”追求,更谈不上去努力,去追逐了。
特别喜欢影片的结尾,在《LIFE》的封刊号的封面上,正是沃尔特历尽艰险百般寻找的25号底片——沃尔特举着底片,认真凝视——这或许就是人的生命的本质,这样一个特别的场景极大地触动了我,触动了一个有几十年媒体经历的我,沃尔特苦苦追寻的生命的本质就是他自己,这仿佛也在鼓励他,即使平凡如他,也依然有闪光的地方。生活的精髓,在于你是否认真地去对待你的生活和你的工作,是否真正去享受了你的生活,享受了你的工作,就象肖恩在镜头里看到雪豹的时候那样,并不急着去按下快门,而是尽情地去感受那美好的时刻。
纸媒虽然没了,那只是你生活中的一个道具而已,你要相信,新的道具必将出现在你的生活之中,只要你没有失去信心和勇气,生活的美好就一定不会远离你!正如《生活》杂志的格言一样: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迎着世界,面对险恶。
披荆斩棘,跨越屏障。
贴近彼此,感受生活。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