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小解惑:(法律实务直击)爸爸,请不要再打妈妈!……
恶魔
从地狱里逃出
狰狞 恐怖
你的
珍藏的花
被蹂躏在风里
你的
温馨的梦
被撕碎在夜里
你张惶的眼眸
无处逃避
你强咽的泪
不慎掉落
你知道
这不是童话
这是你的
噩梦生活
——题记·淡若秋荷
我的桌案,搁着一封当事人梅雪十二岁的女儿寄来的信笺,轻飘飘的一张纸,却沉重的让人窒息。
“法官和律师阿姨,我请求你们,让我跟我的妈妈!从小到大,爸爸一直有打妈妈,每次爸爸打妈妈,我心里都很害怕,有一次妈妈头被打破了,流了很多血,妈妈很伤心,我也很伤心,做梦都害怕……”这封信,叫人心碎。
如果不是从事这个职业十多年之久,我绝然想不到,在所谓文明的21世纪,在法治逐步健全的现代社会,就在我的身边,在我的周围,居然还存在如此之多、如此之惨的家庭暴力。如果不是承办的大量案例的累积和分析,我也绝然不会相信,90%以上的婚姻家庭案件存在严重的家庭暴力现象,其中,仅有很少部分仅限精神折磨之冷暴力,绝大部分涉及肉体施暴、身心摧残之双重暴力,尤其是殴打、谩骂、长期虐待,极为严重,绝非耸人听闻!
反家暴的宣传,虽然频现报端,一度广受关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或保护妇女权益之法规的出台,虽然空前“繁荣”:法律、法规、办法、细则、意见、通知、办法之办法、细则之细则、通知之通知……充斥耳目,然而家庭暴力的苗头,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的肆意窜生,到处蔓延,及至各种结构型、各种年龄段的家庭都有存在。
我接触的年龄最大的当事人,是那位73岁的老人,退伍军官、离休干部,却长期在外保持第三者关系,为此虐待殴打他的67岁老伴——那个曾经一路跟随他走过颠沛流离的行军生活,曾经相濡以沫的患难妻子。那时事务所的原址还在五马街,老人就住在附近,有一次被打到爬出家门,从楼梯上滚落下来。我赶到派出所,目睹那位西装笔挺的施暴者,坦然自若的坐在长椅上抽烟,他的老伴,整个脸庞肿的不成样子,身上全是累累伤痕。那一幕至今没能从我的记忆中抹去。
我接触的50年代的当事人,他们历经风雨儿孙绕膝,60年代的当事人,他们有儿有女略有成就,70年代的当事人,他们有正当的职业体面的家,80年代的当事人,他们经济宽裕生活安逸,然而,因为脾气性格的差异、兴趣习惯的不和、经济收入的失衡、社会地位的差距、亲属关系的不睦,子女管教的不一、长辈意见的干涉、酗酒跳舞有外遇、吸毒赌博滥交友等等等等原因,以致夫妻争吵不休,其间,强悍的男方屡屡挥拳施暴,弱势的女方往往遭受暴力。有一位女士,当时开是饭摊的,早上还卖油条。一次跟她老公争吵起来,男的恼怒不已,竟然一下就把整锅滚烫的油掀翻倒她身上,现场惨不忍睹。还有一位女士,原先住在市中心开餐饮店,男的酗酒赌博,动辄打骂妻子,拿烟头烫、拿刀捅、性虐待,暴行令人发指。另外有一位当事人,原籍永嘉,年幼由父母作主订了娃娃亲,结果男的有精神障碍,经常将妻子关在房里打得死去活来,有一次在路上追打妻子,竟将她抱起来扔到路边的河里,要不是村人相救,她已没命。再有一位当事人,离异后再嫁,丈夫脾气暴躁,言语不和就往死里打,有一次男的竟然拿着铁榔头追打她,她最后无处可逃,还是被对方扭住,结果一锤子砸在腿上,当场昏迷。还有一位年轻的妈妈,争吵中差点被男方掐死,幸好他们住在老式居民楼,邻居及时报警才得以保住性命……太多太多触目惊心、残暴恶劣的案例令人义愤填膺,可是看着法庭上趾高气扬、道貌岸然的被告,面对“关起房门,那就是我的家事”之嚣张气焰,那份势单力薄、无能为力、无以为据的沉痛往往压抑地自已透不过气来。
家庭原是一个安全自在、温馨美满的避风港,曾经山盟海誓的两人,允诺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半,然而在进入婚姻后,一种强权与掌控的恶魔——家庭暴力却让女性猝不及防,天堂瞬间变成地狱,这些不幸的女人,她们遭受长期的暴力、伤害、性虐待,身心的重创是终其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恶梦。不仅如此,家庭暴力带给孩子的更是彻头彻尾的无止境的伤害。梅雪的女儿,因为父亲不仅在家三天两头对妈妈施暴,而且还跑到幼儿园,当着孩子们和老师的面,将过来接他的妈妈摁在地上拳头砸脚猛踹,而吓得小便失禁,精神极度衰弱。菲文仅两岁的儿子,在洗澡时,因为父亲冲进卫生间殴打母亲,吓得摔进澡盆被呛水不轻,后来总是从梦中惊醒哭闹。敏佳的儿子,已经十七岁,一米八的个头,哭着跪在地上求爸爸不要再打妈妈,每次离家返校,总是放心不下他柔弱的妈妈。莉莉的女儿,才六岁的孩子,跟我说自已把家里所有的剪刀、菜刀、棍子、工具都藏了起来,藏在她桌子底下的工具箱里,因为怕爸爸拿来打妈妈。四岁的浩扬,是我当事人陆晴的儿子,孩子有次吃着饭,突然说,妈妈,我要快快长大,等我长大赚了钱,就去买个房子,我们就有地方住了,爸爸再也找不到我们,再也不会打你!
这些孩子的无助的泪,无助的话,无助的乞求,真叫人心碎!孩子,该拿什么拯救无辜的你,该拿什么拯救你可怜的妈妈?
我想起2006年上映的一部引起世人广泛关注的影片《被激怒的女人》。影片以真实的案例为背景,讲述女主角阿鲁瓦利亚从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1979年她攻读了法律学位,成绩非常优异。当时,依照父母的安排,阿鲁瓦利亚嫁给了受过英文教育的迪帕克为妻。婚后,丈夫在西伦敦的家里开始频繁强暴并殴打她,而她却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娘家人和婆家人都不愿也无力帮助她。在遭受了长达10年的家庭暴力后,她彻底崩溃了。最后有一次,被丈夫施暴后的阿鲁瓦利亚,趁丈夫熟睡时,把一条浸有汽油的毯子放在他盖脚的被子上,点燃一根火柴,然后带着3岁的儿子跑进了花园。邻居们听到她丈夫的惨叫声。6天后,他死了。
1989年12月7日,刘易斯刑事法庭宣告判处阿鲁瓦利亚终生监禁。在宣判3年后,一家专门反对歧视女性而建立的慈善组织发起了一场运动,将这宗案件上诉到地区法院,法庭认为:有证据表明,被告在杀人时正遭受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并据此判决被告无罪。1992年9月,该案在老贝利刑事法庭再次进行重审,法院采纳了阿鲁瓦利亚针对指控她谋杀的抗辩,判处她3年零4个月的监禁,这也意味着重审判决之时,她就已刑满出狱了。阿鲁瓦利亚说:“很多女性在我的上诉成功后终于得到了解脱。但暴力仍然存在于每个阶层,包括东方和西方国家。”
一位长期遭受暴行侵害的弱女子,何以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以暴制暴。恐怕是被逼到绝路上,穷尽各方面救济途径而无法得救的最终自救吧。那么当初为什么不选择离婚而结束这种痛苦的可怕的婚姻,个中原因之复杂很难一语道尽。对于这些案例中的女性当事人,在遭受首次家庭暴力而留下来,往往是出于夫妻感情的考虑和传统思想的约束,想想说不定自已也有错,男方的1、行为是偶发的一时的压力造成的,既然已经道歉,那就原谅他一次,否则就这样散掉,自已的娘家人也不会谅解。当家庭暴力开始恶化,她们仍然选择留下来,更多的是因为离婚后又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没有自已的住所,无力独自抚养子女,而放下子女作母亲的又于不忍心,唯有委屈求全继续忍耐。当家庭暴力出现循环现象而仍然无法下决心逃离的原因,则是被一种无助麻木,恐惧绝望、退缩偏执的心理取代了正常的思维、理性和应变。她们或许还不知道,在长期的家庭暴力的阴影下成长起来的她们的孩子,普遍的易怒、冷漠、内向、孤僻、自卑、恐惧、焦虑,他们行为两极化、攻击性强、追崇暴力,甚至逃家、逃学、犯罪、自杀……所有一切罪恶的源泉,与他遭受暴力侵害的特殊童年都脱不了干系。
杰伦好像有这样一首歌,“我听说通常在战争后就会换来和平,为什么看到我的爸爸一直打我妈妈……从小到大只有妈妈的温暖,为什么我爸爸那么凶。如果真的我有一双翅膀,随时出发,偷偷出发,我一定带走我妈。其实我回家就想要阻止一切,让家庭回到过去甜甜温馨的欢乐香味,虽然这是我编造出来的事实,有点讽刺,有点酸性,但它却在这快乐社会产生共鸣,来阻止一切暴力,眼泪随着音符吸入血液情绪。爸,不要再这样打我妈妈!
“爸爸,请不要再打妈妈!”梅雪女儿的信里,末尾是这句话。
注:文中所涉所有人物姓名均为化名。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