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情感故事:“三观不合”,只是个幌子!比三观更重要的,是明理与变通!……
今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把许多婚姻失败的主要原因,直接界定为两人的三观不合。认为,只要三观一致,便是最好的婚姻。
但开来却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或者最多只认为它说对了一半。理由有二:
其一,这种观点,并没有太多现实的积极意义,更不具备任何的实操性。
说得难听一点,“三观不合”只不过是一句用来敷衍塞责的怨妇之言罢了。其除了能让人发发牢骚,拿来做做逃避婚姻的借口,或者让越来越多的畏惧婚姻之外,其实对婚姻问题的解决以及婚姻关系的改善,并没有太多可供借鉴的积极意义。
说到底,三观之于婚姻,很多时候都只不过是“欲加之罪”,它并不是一个容易衡定和琢磨的事情。
就好比那句,被无数人滥用了几十年之久的“夫妻关系不和,感情破裂”,只要是两个人不想过下去了,那么就可以在离婚的时候,顺理成章地在离婚原因这一栏填上这一条。
表面上看来,这句话是合情合理的,但实际上却是一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废话和套话,只要你懂我懂大家都懂,咱们都能看破却不点破就好!
其二,过度看重和强调婚姻的三观一致,只会让婚姻夭折和消亡。
相反,过度看重和强调婚姻的三观一致,却只会让婚姻过早夭折和更容易消亡。显然,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哪怕是以我们所要面对的现实生活来说,我们并不希望,更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其中的道理,在这里也自然不必多说。
但是,我们却十分有必要弄清楚:为什么过度看重和强调婚姻的三观一致,却只会让婚姻过早夭折和更容易消亡?
道理很简单,因为现实生活中,许多婚姻的失败,并不是真的因为男人和女人的三观不合,而恰恰是因为我们过度强调自我,过于看重所谓的“非黑即白”,过于尊重自己的原始欲求和生活方式,不具备足够的明理与变通,被所谓的“三观不合”严重麻痹思想,有了更多名正言顺的退路所造成的。
因此,我的观点很明确。虽然,三观对于婚姻一直很重要,但对我们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尚处于婚前和婚姻初期的人来说,它只不过是一种事后诸葛亮的抽象说辞罢了,它既不容易被发现和认证,也不具备可操作性。
但我们真正需要面对的却是,如何才能把看上去并不完美的婚姻,继续快乐和能相互接受地过下去?无论是将就也罢,幸福也好,我们都可以在婚姻中齐心协力,实现1+1>2的人生愿景!
所以,婚姻中,最重要的并不是三观,而是婚姻中的包容,是不过度强调自我的明理与变通。只有具备了这个能力,我们才能掌握婚姻的主动性,才能让婚姻变得更加坚韧和稳定。
特别是,在咱们当今这样的社会,套路越来越深,大家都以多种面孔示人,婚姻本就被越来越多的条条框框和欲望所绑架,又有多少人能有机会和能力,在婚姻中去真正读懂和苛求对方的三观?
说句不好听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三观对于很多的婚姻来说,只不过是一道仓促的假命题,但只要我们还需要婚姻,还想结婚,那么婚姻就必须是一道真刀实枪的真命题。
然而,把真命题寄希望于假命题是不现实的。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去盲目苛求三观具象化的表现,但需保留对三观抽象化的敬畏,学会从三观这道假命题中,寻找到一种可与现实调和的共性与解决办法。
显然,这里的共性就是理。有道是,有理走遍天下。无论你是什么脾性,出自何门何派,我们对于一个人所能容忍的极限就是一个“理”字。
也就是说,就算是咱们三观不那么一致也没关系,只要你情我愿,只要你明事理,咱们也可以继续做夫妻。
什么叫明理?明理就是懂得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对于社会上的很多东西都有一些自己的认定和判断,而且这种认定和判断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大家广泛接受和认可的。
只要你能明事理,那就好办!因为,我们至少可以在这个理的基础上,去进行一些交流,去做一些必要的相互批评和自我批评,从而实现明理之上的变通。
什么叫变通?变通就是不因循守旧,不过度强调自我,不拘泥于太多的条条框框,能在对某些人和事物有所共情的基础上,适度更换和放宽角度去重新看待一个问题,并开展交流和多元化思维,以求得问题能在抓大放小和求同存异中得到推进和解决,从而形成“相互包容、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毫无疑问,这才是婚姻中最重要,并且最具现实意义的东西。明理是素养,变通是态度,既明理又变通,那才是婚姻中最难可贵的艺术。
其实,在绝大多数婚姻中,我们可以不那么三观一致,但必须要有敬畏之心,要能尊重对方,要有最基本的是非素养,要共同拥有向善,和愿意改变的态度。
只有这样,婚姻才会有出路!且,只要这样,婚姻就会有出路!
专注婚恋情感研究十余载,发表相关作品千万字。代表作《爱的细节》、《为何越爱心越伤》。
商务合作转载: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