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红军》,一部感人的战争史诗…… – 分享日记

《十送红军》,一部感人的战争史诗……

今天看了央视一套的《十送红军》,第一个故事钟父劝子回家就好催泪啊。有故事,有人物,有情怀,演员表演也不错,可谓是一部感人的战争史诗。我去过红色之都瑞金,经过川西的大渡河和大草原,在井冈山看过红军实景演出,我也戴过红军帽,所以,红军的故事离我并不是那么遥远。

小时候念书时,听得最多的是“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的话语,老师总是告诫我们要多吃苦,我们吃得这点苦算得了什么。那时候,知道红军长征之苦:爬雪山过草地,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缺粮少吃……真的是太苦了。

印象最深的是讲过草地,那草地可不是一般的草地,那是湿地,那是沼泽地,那是脚踩下去就是踩进了坟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身子慢慢沉没到泥潭里,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死亡,战友眼睁睁地看着战友在眼前死亡却无能为力,没有比这更悲哀更无助的事情了。不过,在如今人人忙着赚钱的时代,这些有关生死有关革命的故事估计已经越来越被遗忘了。所以,这应该是《十送红军》的诞生初衷吧。为了纪念,为了纪念那些为革命为理想为另一种生活奉献自己宝贵生命的默默无闻的人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送红军》刷新了我对红色影视的认识,这部电视剧透着浓浓的亲情,爱情和兄弟战士情,所有的情感都奉献给了青春,梦想与改变世界。没有生硬的喊大号闹革命,而是把视角对准老百姓,对准那些微小且平凡的人物,所以,剧中的人物让人感觉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所以才会觉得真实。从这点来看,这是红色影视的重大突破,也是红色影视与时俱进的标志。

剧本是一剧之本,这里要提《十送红军》的剧本是非常扎实的。这部由北京小马奔腾出品,著名导演毛卫宁执导的电视剧,剧本开辟了独特的单元式叙事方式,以十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故事贯穿长征始末,随着剧情发展,观众将跟随影像重走长征路,了解在瑞金挥师、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翻越雪山、跋涉草地、吴起会师等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红军战士的点点滴滴。

编剧李修文说:为这个剧本简直是殚精竭虑。写这个剧本,我几乎每天早晨都是在巨大的焦虑中被惊醒的,说白了,就是吓醒的,怕写不下去,因为这部电视剧本质上是十部电影,我要选择十种人物关系,十种故事形态,而越往下写,新鲜人物和新鲜故事的可能性越小,因为你不能重复之前写过的东西,一旦确定了新鲜的素材,又可能受制于红军行军的具体情形,就是说,在这一段行程里,我所设计的故事是不可能发生的。写作之前,我做了许多准备,查阅了无数资料,也数次去故事发生地实地感受,但最让我庆幸的,却是我一直视确定故事模型为第一任务,所以,在类型上,在气质上,我受了许多好电影的启发,比如女红军找队伍那个故事,它受到过《豺狼的日子》的启发,故事自始至终,主人公的动机,以及她的动机将要遭遇到什么样的难度,都是一目了然的,但观众看什么呢,就看主人公是如何像一条鱼儿或者绕开或者撞破那些渔网的,和《豺狼的日子》不同,这里的人物是个做恶梦都会叫“妈妈”的女红军,所以,这种设置加之于人物构成的故事走向和人物命运也就更加强烈了。

有记者问《十送红军》到底在写什么?《十送红军》的价值何在?李修文说:长征既是历史,也是神话,几近于圣经里的《出埃及记》,历经如此繁杂众多的解读和传播以后,长征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渐渐简化为了领袖的长征,就像我们几乎只知道《出埃及记》里领袖的名字叫摩西,但是,这是不完整的,这支队伍里不仅有众神,更有众生,未经神话的那些战士、那些生命个体是什么样的?用里尔克的诗来说:“如果他叫喊,谁能从天使的序列中听见他?”我着迷的是这个,我能在几十年后听见他们。我想,《十送红军》写的就是:战争炮灰的心灵史,无名战士的赞美诗。

当我们在赞美英雄的时候,关注那些无名英雄就是一种进步。要知道,一代功臣万古枯。

现在想起来,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是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那是一个命如草芥的时代,那是爱与离别都刻骨的年代。看这部电视剧,你会明白太平盛世多么难得,你会明白,相濡以沫是多么奢侈。你会更明白"珍惜"这两个字。

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正如诗里写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品牌合作】咨询q:,。《单身是幸福的前戏》实体书即将出版,敬请期待。

ps:女人香有微店啦,有签名书以及丝巾、内衣单品,直接点击:女人香微店

我的公众微信:;我主编的女性新媒体女人香:nvrenxiang88,私人微信号:123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