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龙凤文化背后有这么多的内涵!…… – 分享日记

涨姿势!龙凤文化背后有这么多的内涵!……

4月23日下午,我参加了中华龙凤文化节启动仪式。这才了解中华龙凤文化原来有这么多的内涵。

龙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

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

龙凤文化已经具有了国家意义的身份特征

著名传统文化学者冯承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重启龙凤文化节旨在弘扬中国精神,融合古今智慧,体现中国人文状态,推进中华文明,让吉祥和美伴随着中国的新时代勇往直前,让中国的龙凤和善影响世界。

我们的祖先尊崇阴阳和合、圆融共享的信念,同时对自然界的多种生物形态进行多元的融合、创造,尽而升华出了龙凤精神。龙凤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

龙凤文化以追求自然社会生态和谐为目标,人伦和美为宗旨,福生为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中华民族精神实质与“血统”符号,以此来表达中国人的“血脉”传承,我们都是龙凤传人。

北大教授王东从三个层次,揭示了中国龙文化的多重内涵:第一层,龙的观念:从中国龙的形象中蕴涵着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四大观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主体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第二层,龙的理念:在中国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后面,包含着中国人处理四大主体关系时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追求天人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阴阳矛盾关系的和谐,多元文化关系的和谐。第三层,龙的精神: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这是中国龙形象、龙文化的最深层文化底蕴。

而凤凰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极其神圣而崇高的,它整个儿就是真、善、美的化身。

古人认为,神鸟凤凰的出现与国家安泰,政德顺民,太平兴盛关系密切。

相传: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惟仁是行,宇内和平,未见凤凰,惟思其象—-于是黄帝乃服黄衣,带黄绅,戴黄冕,致斋于中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正因为凤凰的出现与否,关涉到民族是否盛衰,国家是否兴亡,人间是否吉凶,百姓是否安危的大问题。

龙凤二者的结合更具有了完整的中华文化内涵与生命意义。威武雄壮的巨龙,柔美温暖的凤凰都在鼓舞、激励着国家的力量,人民的精神,使其龙凤腾飞,国家富强、家庭和美、人民安定。

从生命更深层次上讲,龙凤文化已经具有了国家意义的身份特征。

龙凤象征着一种信仰和责任

它是人类标志性文化

冯承平还表示,龙凤文化成为了中国的根源文化,标志文化;既是精神文化,也是物质文化;既是中华文化,也是世界文化;既是民间文化,也是官方文化;既是微观文化,也是宏观文化;既是传统文化,也是时尚文化。

将龙凤所蕴涵和体现的精神理念推向人类世界的各个层面,并为之做不懈的努力,正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五千年的中国龙凤文化,以爱国、孝道基点而著称,从远古女娲补天救人类,尧舜禹的大爱孝道为己任,再到南宋时期岳飞的精忠报国,这些都体现出一种中华民族独特的生命之爱和精神内涵,以此,我们可以通过龙凤来寄托一种美好的愿望,这样的高尚文化才使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经久不衰。

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无论是物资的、科技的、军事的;无论有多么强大,但实际上都离不开文化的滋养,离不开文化的熏陶,离不开文化的塑造;特别在体现大家和小家上,整体与个体上,文化的重要性体现的尤为明显。实际上,一切都需要比物资、科技、军事更强大的文化力量来获得升华,没有具有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物欲形态都是野蛮的。

中华民族其核心的文化观是具有包容、和善、共同发展的核心价值观,这是龙凤文化的核心,它承载着中华民族走过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如果没有高尚的文化情操是很难实现这一伟大而具有影响人类世界文明的目标,今天的中国文化核心一直在人类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没有多少人能够领悟到龙凤文化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同时,龙凤文化还融合了儒释道的精华,这样的文化精髓融合,使龙凤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人类文化的优秀基因,为当今全球化时代解决各文明之间的冲突提供了借鉴意义。

龙凤文化对国人,可以致和美

对世界,可以开太平

那么,具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文化的标志—-龙凤文化,为什么在今天会被忽略甚至遗忘呢?

因为遗忘了具有高尚的中华龙凤文化,才使中国的今天物欲横流、尔虞我诈、无底线、无节操,少不尊老不礼的社会风气,而匡正社会恶习与风气,恢复与重建中国龙凤文化体系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中国龙凤文化的传承遭遇了世界误读瓶颈。

龙与dragon的相互误译,最早可以追溯至四百多年前的16世纪,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其编写的《华英字典》里,明确地将龙译为“dragon”,同时将dragon译为“龙”。从此,错误流传直到今天。

长期的误译,已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西方人一些不怀好意者,利用误译,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与dragon相联系、划等号,进行攻击、侮蔑、妖魔化。纠正龙与dragon的翻译错误,可以让西方人了解龙与dragon的区别,有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的树立和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

龙凤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对国人,它可以致和美,对世界,它可以开太平。

中国自古以来就遵循着“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气传统,这个时间是人们改变精神面貌的开始,而此时也是万物复苏的时节,这个日子无论对中国人的一年精神面貌有所体现,对自然界的生息好坏也有特别大的影响,因此,中国人习惯自觉的过龙头节,以表达对天人和合的敬畏。

龙头节作为民俗内容丰富的传统节日起源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后流传至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现已成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中华民族大多数成员自发性的民间节日。

著名作家贾平凹力挺龙凤文化,挥笔题写“中华龙抬头”

龙头节作为国家法定节日成两会重要提案

冯承平认为:“对于中华民族而言,龙文化、龙精神、龙文明与生俱来且意义重大,但却一直没有显明的法定节日与之对应。如果将龙头节作为国家法定节日,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也有利于通过积极、健康、有益的民俗活动,提升国民的素质。

龙头节起源于二十四节气,与惊蛰有关,惊蛰就在农历的二月初二前后。龙是自然界多种动物和天象的集合和升华,龙抬头意味着各种动物随着气候的转暖而苏醒,也意味着地上的动物与天上的云团、雷电等相感应,意味着春雨将普降大地,春耕生产也由此将全面展开。

龙头节还与古人“观天测时”、指导农事有关。二十八宿中的东方七宿之连线有如龙形,其中角宿两星(角宿一和角宿二)恰如龙之双角。在农历二月二之夜,两只“龙角”会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

龙头节历史悠久,其起源的时间可追溯至一千多前唐代的“中和节”。中和节在农历的二月初一,该节的主旨是除旧、开新、励农。在元代熊梦祥的《析津志·岁纪》一书中,龙头节明确出现。

龙头节布域广阔,该节起源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后流传至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现已成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中华民族大多数成员都过的节日。

龙头节民俗丰富,可归纳为祭、开、食、剃四个方面:祭是祭祀龙神、祭祀祖先;开是开犁破土、开笔破蒙;食是吃炒豆、龙面、龙饼、龙糕等;剃是剃头理发,使容貌一新。

据悉,《关于将龙头节作为国家法定节日的提案》已经在2015年成为国家两会的重要内容提案。

将龙头节作为国家法定节日是由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雷珍民提议,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解放军军乐团音乐总监于海,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西京等76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后,提呈两会的。

另外,还有《关于纠正龙与dragon翻译错误的提案》也相继由民进陕西省委副主委岳崇带到政协会,经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浙江省政协副主席蔡秀军、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姚爱兴、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上海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赵丽宏、内蒙古大学副校长郑福田等12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呈大会的。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多年的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得知情况后,也欣然挥笔,题写了“中华龙抬头”。

因此,重启具有丰富与高尚文化理念的龙凤文化节对于目前的中国形势和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非常重要,发掘中国龙文化的深层内涵,有助于解决当代世界的一些文明冲突。

“中华龙凤节”是由北京大爱乾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华夏艺林文化有限公司、成就和平(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华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协会、中华民族文化工委、中国圆明园学会、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龙凤国际联合会、中华凤凰文化研究院院长、风陵渡女娲文化研究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郎世宁艺术保护委员会、北京炳然教育咨询公司、北京心司南科技公司等机构和组织共同倡导发起举办,与此同时,指南针始祖司南的密码得到破解,司南技术也得到了全面恢复。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