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小咨询:“学生堕胎免费”增痛还是减痛?……
【新闻播报】
缺少性教育、自购堕胎药、小诊所做流产……调查发现,学生做人流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寒暑假过后,往往会出现一个“小高峰”。而不少学生出于“害羞”、“怕家长知道”、“手头不宽裕”等原因,不去正规医院就医,给身心带来严重影响。眼瞅着还有俩月又是寒假了,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当代律师事务所律师卫爱民建议,“公立医院实行学生堕胎免费制,或象征性收取小额治疗费。家长、学校、社会、政府多方出力,关心这些孩子。”他同时呼吁,应禁止各种媒体与大众平台刊发人工流产广告,尤其是那种类似“无痛人流、不影响学习”等带有宣传意味的广告。
建议一经提出,立刻引来各方热议和争论,引起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赞成的声音:
“因为即便不免费,每年还是有女生去堕胎,性的诱惑力不会因为不推行此项政策而减小。”
从予人为善的角度来说,当孩子已经犯了错误,成年人能够提供的只能是更多的财物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挽救,以免再次受到更大的伤害,而不能一味的指责和冷漠,这样的政策更具人性化。
反对的声音:
“在公立医院就诊必须实名制,病历室有严格的病案管理制度,很多人不想留下‘案底’。而在私人诊所则不需要实名制,不少年轻女孩选择铤而走险。”一旦公立医院实行免费或更低收费,可能起到鼓励年轻人做人流手术的反作用。
那么谁来为那些无知的、轻浮的女孩们的堕胎买单呢?难道用无辜的纳税人的血汗钱去替那些不负责任的、不懂事的男人买单?这不是助长了歪风邪气吗?
这样的一个话题,无论如何是令人心痛和沉重的话题,带给大家的思考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第一,性教育我们做的远远不够。
●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针对性知识,41.6%的家长表示从来没讲过。
●小学阶段面临“三无”窘境,即“无教材、无师资、无课时”。
●中学阶段,虽然各学校普遍开设了生理卫生课,但一到生殖健康部分的内容,老师要么不讲,要么一带而过。
北京妇产医院计划生育科主任医师陈素文认为:
●青春期以后就有受孕机会,因此应该在小学高年级开始就设性教育课。
●目前女生月经初潮12岁半,对于来潮更早的那一部分学生,教育应由家长来做。
●性教育责任应该由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
第二,社会公德的水准日趋滑坡。
目前社会上不少医院为了招揽生意,夸大宣传所谓的“无痛流产”、“无害流产”,以及药店随意可购买的流产药物。于是,导致现在很多女生把人流当做避孕措施,平时不避孕,事后紧急避孕,实在不行了就去做无痛人流。不良商贩丢失了公德,忘记了这个社会除了成年人还有许多未成年人,社会一概成人化的世界了,而真正地教学生们正确保护身体的公益广告却少之又少。
另外,网吧及其他一些娱乐场所,按要求只允许成年人才可以进行消费,但这些公众场所为了经济利益并没严格执行,导致不少在校学生沾染上了恶习,或者经不起诱惑误入歧途。尤其,现在的社会对性开放的包容度,强调个人自由的趋势“有点过头”。“胆子大了,但知识没跟上,性教育普及程度不够,女孩子不懂得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第三,完善服务机构隐私保密机制。
导致大多数女生去小诊所就诊,顾忌隐私更甚于经济因素。医院和社会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保护患者隐私的机制,是亟需解决的头等问题。
医院有必要作出宣教,有针对性的,在接诊堕胎女生门诊流程上作出相应改进,手术前,增设“一对一”的讲解咨询时间,严格实施隐私保密制度。
节目录制、编辑约稿、商务洽谈、网友倾诉等联络QQ:(注明来意)
微信私人号: 订阅公众号: 详见:心理咨询简介
更多精彩:
返回我的博客首页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