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龄小交往:同学之间需要同情和理解……
我们绝大多数中学生生活得很幸福。父母的爱护,老师的,同学的帮助,社会的重视,就象一道道暖流通向少男少女的心田。但人总免不了有烦恼的时候。学习上的难关,同学间的矛盾,老师对自己的批评,以及其他种种不尽人意之处,都可能使一个中学生顷刻间心灰意冷,情绪低落。人生就象万花筒,变幻莫测;也象晴雨表,时高时低。“人有旦夕祸福”,谁都不能避免困难、挫折、不幸降临到自己头上。因此,谁都需要理解与同情,即使强者也不例外。遭遇不幸时,同学之间的同情与理解、支持与帮助是何等的重要啊!
同情和理解,是指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共鸣,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此时的思想、感情和需求,并给予及时的关心、安慰、支持等情感援助。有人说,看一个中学生道德、情操和待人接物的修养如何,只要看他怎样对别人的不幸做出反应就可以判断。面对同学的不幸和困难,是为他焦急,为他解难,还是冷漠甚至幸灾乐祸,就能充分显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一个人的情感修养,直接表明其道德教养程度;道德教养决定着一个人同情和关心他人的愿望及能力。我们每一个中学生,都应该对同学的困难和不幸,送上一颗同情与理解的心。
同情不是怜悯,或者说不仅仅是怜悯。任何人在遭受不幸时都需要同情,但不是任何人都需要怜悯。有许多自尊心很强的同学是很少向人诉说自己的困难与不幸的。因此,仅仅是怜悯的表示,非但不能帮他解除痛苦,反而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但是很少有人会对出于真诚同情的帮助予以拒绝。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将同情分为两种。一种是出自感情的冲动,看到别人的不幸后本能地感到难受,这种同情虽出于善心,但于事无补;而另一种是伴随着冷静与理智的真正同情,有帮助的方法,行动上的反应,有贯彻的毅力,还有持久的耐性。只有在机智灵活、不屈不挠的情况下,一个人才能真正帮助别人,才能做到舍已为人。而这样的同情才是别人真正需要的。所以说,同情不仅仅是怜悯,它是一种在理解基础上的同感。只有怀着深切的关心,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有真诚的同情,才能有助人的愿望和行动。真正的同情是有效的良药,它医治的不仅是别人当时的痛苦,还会平复以往生活留下的创伤,会带来同情者与被同情者感情上的一致性。为建立友谊打下坚实的基础。
善于理解同学,不仅能使对方从心底里感到安慰和愉快,也给他以感情教育。当一个同学絮絮向你诉说他的烦恼时,在你看来可能是小事,甚至枯燥乏味,但以充分理解的态度倾听,使他感到你的同情和关心,对他是莫大的安慰。如果一个同学莫名其妙地向你发脾气,你是否想到他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变得敏感、易怒,需要以发泄来求得心理平衡,因而原谅他呢?善于理解,及时发现同学的困难和苦恼,给予精神上适当的支持和行动上的建议,可以说是我们的义务。
一个善于同情和理解别人的人,总是能得到别人的好感与接近,容易和别人交朋友。而冷漠、自私,既不与大家分享欢乐,也不为别人分担痛苦的人,就象用一道墙把自己围在里边,必然是一个闭塞的、别人无法接近的孤家寡人。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有什么快乐可言?他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愿我们的少男少女都有一颗同情和理解别人的心。带着这颗心走向集体、走向社会、走向世界,你将会感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亲近,社会是怎样充满了爱,世界是怎样在你那善意、同情和理解的宽广胸怀中显得温暖光明。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