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健康:漫画掳走孩子心……
核心提示:漫画在中国已风靡了好几年,特别是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学生心理,一些不健康的漫画书籍开始冲击中、小学生,净化学生心灵的保卫战已刻不容缓。
意见
学校家长要协同
求精中学初一某班的班主任陈老师说,现在的漫画主要以日、韩为主,这对本土文化冲击很大。由于漫画是一种快餐文化,很适合中小学生的心理。此外,中学生有追星和好奇的心理,所以导致现在的学生看漫画比较普遍。
如何对孩子进行引导?陈老师说:“作为学校要利用班务会分析每名学生看漫画的情况,让他们相互评论漫画的好与坏。此外学校可推广‘五爱三雅’活动(爱家乡、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自己,语言文雅、行为儒雅、兴趣高雅),让孩子从行为上得到转变。再就是通过交流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我国的本土文化,从思想上让他们更加成熟。”从家长角度,陈老师认为,不能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来控制子女。
曾家岩小学的张老师说,现在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对一本书他们只能看懂里面的片,而这些片大多都是带有血腥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学校和家长要形成一种默契,多利用身边一些典型例子来引导他们。
专家
四种心理在作怪
对漫画在中、小学生中流行的问题,仁格心理咨询所专家赵庆指出,这是因为有四大心理在作怪:一是好奇心理。由于青少年对大自然有好奇探索心理,对直觉和形象接收能力很强。所以对彩色的漫画、卡通画和有趣的故事特别喜欢。二是追风从众心理。因大家都在看,形成流行,所以也跟潮流。三是人格补偿心理。想通过漫画和卡通人物的形象去寻找理想中的另一半(比如:想成为英雄、武士、军人等)。四是排解压力。因学习紧张,想换大脑,暂时减轻大脑的疲劳。
这些心理形成后,很容易产生三种行为:一是模仿行为(容易形成攻击行为,异装心理,以至执迷不悟);二是容易产生幻想心理(虚构世界、希望与失望、非分之想,严重的会产生轻生的念头);三是在性格上,产生人格与性格的偏离,导致双重性格,产生偏执型的人格。
如何解决?赵庆认为,首先家长要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创新和探索的精神;其次,学校可组织一些类似于这样的活动,疏导孩子的好奇和追风心理,引导孩子追求科学的精神;第三,有关文化部门应严格把关,防止一些不利于青少年的漫画书籍在市场上销售蔓延,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可出版一些有关科技的漫画和卡通类的书籍,让孩子找到自己的空间。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