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小驿站:少女妈妈不只是妈妈的痛…… – 分享日记

心灵小驿站:少女妈妈不只是妈妈的痛……

性教育不应欲说还“羞”DD一个沉痛的话题

然而,在许多家长看来,性教育成了一个欲说还“羞”的话题!

据了解,我国现有3亿多名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每年约有2000万名青少年进入性成熟期。面对孩子,教师和家长常常有着相同的困惑:“是不是该和孩子谈性?怎样谈性?”

采访中,一名母亲坦率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对女儿进行性教育的经验。吴医生今年38岁,女儿小李14岁,在重点中学读书。面对孩子的性问题,作为医生的吴女士,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毅然坦率而不失技巧地进行了正面回答。其中花费的心思耐人寻味,结果也引人深思。

“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呀?”还在幼儿园时,小李就曾天真地询问。

“你是爸爸、妈妈从树下捡的。”像许多父母一样,吴医生这样告诉女儿。原以为孩子就此了结,不料她非要找那棵树,父母倒是想随便找棵树搪塞一下。这时,吴医生觉得还是告诉孩子正确答案的好。

于是,在几天后孩子又问同一问题时,吴医生准备好了答案。

“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小泡泡,小泡泡长大后从妈妈的身体里出来就成了你。”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吴医生松了口气。

小学三年级时,孩子又无意中发现了避孕套。正好吴医生在身边,小李就问这是什么,吴医生就告诉说是“小雨衣”。孩子很茫然,问怎么有这么小的雨衣?吴医生一时怔住了,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吴医生的爱人听说此事后,决定专门给孩子讲一讲。第二天早上,开车送孩子上学时,他专门把一个避孕套放在车座上,孩子发现后果然又问了。吴医生的爱人就很郑重其事地给她说,这是爸爸、妈妈的玩具,避免生小孩的。

“爸妈只要你这个好孩子呀!”

“我可以玩吗?”孩子又问。

“不能。你还没大学毕业呢,只有相爱的人才这样。”孩子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

“随时随地解答,免得孩子好奇,瞎找答案。”对此吴医生这样理解,孩子开始来例假的时候,吴医生也是轻松地和孩子交流。

“我觉得这事挺透明的,没有啥神秘的!”小李说,班上有些同学问爸妈时,总得不到答案,还批评他们瞎问,让他们觉得神秘极了,他们就看黄色网站、黄色小说找答案。

“爸爸说我是未成年人,等大学毕业后我就自己做主谈恋爱!”也许,这才是性教育的开始,但孩子至少获得了这样的概念:性是正常自然的,性爱是美好的,爱情是珍贵的。

救心比救人更重要DD别让孩子再受伤

“给她们提供医学上的帮助很重要,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提供心理上的帮助!”援助中心的医生告诉记者。

“一次意外,可能改变她们今后对生活的态度!”基于这样的考虑,2003年9月18日,湖北省首家“青少年意外妊娠援助中心”在涂家岭门诊部成立。中心不仅在生理上救助意外怀孕少女,同时还为她们提供健康咨询和心理辅导。

但是,3年过去了,真正能走进中心的少女却寥寥无几,去年接收的符合救助标准的少女几乎为零,大多数都是成年妇女来此寻求服务。

“我这个星期收治了4例要求手术的少女。”在涂家岭门诊,一位医生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传统的社会观念使一些怀孕少女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她们不敢公开自己的遭遇,只好通过一些不正规的渠道来解决问题,最后,往往对身体、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

一直关注少女怀孕现象的阎炯主任告诉记者,怀孕少女固然犯了错误,但她们还要面对今后漫长的人生。学校和家长一方面要给孩子必要的性教育,教孩子用道德和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社会也必须用宽容的态度,来保护和帮助那些怀孕的少女,缓解她们的心理压力。

此外,医生认为,除了家庭外,学校应主动负担起对少女进行性教育的责任来。据了解,有许多学校,一直没开设生理卫生方面的课,有的学校课表上有,实际教学中却被语数外等所谓的“主课”占去了。援助中心的医生呼吁,各中小学要从关心爱护下一代出发,切实做好性教育工作。(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记者蒲哲通讯员周建跃温红蕾实习生杨莉)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