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小课堂: 青春的印记……
20世纪80年代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那个年代几乎没有媒体涉及到青春期的问题,异性之间的交往问题似乎是被认为上不了台面的事情,就更不用提青春期教育了。不懂青春期教育的教师与一群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相遇,结果如何呢?
让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几名男女生在教学楼的楼道内玩“瞎子摸人”,学生们玩得非常投入,因此忽视了性别的差异。忽然,我们的班主任出现了,“这么大的人了还玩这样的游戏,太伤风化了,回去每个人写一份检查!”兴高采烈的一群学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盆冰水浇得没了声息,大家默默地回家了。在那个年代,“伤风化”与“不要脸”似乎很相似,这样的评语对一个乖女生而言,是一个多么大的心理负担呀。为什么“这么大的人”玩这种游戏就会“伤风化”,当时我们并不理解,对班主任老师的批评非常抵触,从此与老师之间拉开了距离。
时间荏苒,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异性交往问题。每当这时,往事总是在不断地提醒我,不要让我的学生受到像我一样的伤害。通过多年的工作,我总结了以下三步处理原则:
1.不扣帽子,冷处理。
应该把青春期异性交往问题看成是成长中的问题,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出现。但有个体差异,有些早一点,有的外显一些,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更不能扣上作风与品德的帽子。抱以平常心。
2.讲清道理,促自决。
在整个问题的处理过程中,给学生讲清道理,分析利弊,由学生自己作出决定。不论是什么样的决定,都应受到尊重。
3.随时关注,防意外。
对于已经陷入情感旋涡的学生要多留心,随时提供帮助。对男生要讲承担责任;对女生要讲自我保护,讲自尊、自爱。以朋友的身份,以成年人的身份,提供尽可能的帮助,防止意外的发生。
这样处理的理由是绝大多数密切交往的异性之间的感情发展并没有达到恋爱水平,因此,没有必要把密切交往的异性同学说成是谈恋爱,因为他们几乎没有想过“以后会怎样”?这种相对纯洁的感情几乎没有世俗的功利成分,只是对对方品质的欣赏、被对方魅力吸引。设想如果他们是同性同学,你会说他们“伤风化”吗?当然作为教师,我会关注这样的同学,引导他们彼此促进成长、发展、进步,引导他们不脱离班级,多参加集体活动,而不是“围追堵截”,也不是采用积极或消极的办法促使他们情感的发展。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