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小动态:上海两成青少年相信网络算命……
核心数字
近日,上海市科教团工委公布《当代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1.99%的被调查青少年完全相信网络算命,12.38%的被调查对象经常阅读算命、占卜等书籍和杂志。
外企职员王芳,从大学时就是学校BBS星座版的资深版主,工作后对星座占卜和网络算命依然乐此不疲,并在公司内发展了一批“粉丝”。这些“粉丝”经常在工作之余围着王芳,求她帮忙算一算发财指南、事业运势甚至情缘。
和王芳一样,21.99%的被调查青少年完全相信网络算命,12.38%的被调查对象经常阅读算命、占卜等书籍和杂志,这是记者近日从上海市科教团工委公布的《当代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素养调查报告》中获悉的。
调查显示,相信算命的青少年逐渐增多,其中不乏高学历者。调查课题组分析认为,对科学与伪科学是否具有分辨能力,是衡量青少年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上海青少年在这方面的能力还需大力提高。
获得过国际和国内各项科技创新奖的上海中学生万柔、王超昊已经为上海市不少青少年所熟知,其“科技小精英”的光环也吸引了不少同龄人“粉丝”。但是在科学知识普及的同时,上海青少年科学素养仍然底蕴不足。
专家表示,对一个人来说,理解科学源于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但是调查显示,近四成的人对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报道、话题不太感兴趣,比表示很感兴趣的受访者多3%左右。
而在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方面,上海青少年也热情不够。根据调查,在过去两年中,有37.46%的被调查者去过各类科普场馆1次,并且多数是以集体组织的形式前往。至于在过去两年中没有去过科普场馆的原因,有49.31%的人表示学校或单位没有组织,48.99%的人是因为没有时间。
上海市科教团工委书记徐进告诉记者,长期的应试教育,再加上科普师资力量有限,很多青少年忙于应付各种考试和测评,对考试以外的事物都不求甚解,渐渐地也就失去了最可贵的探索精神。
但是,调查显示当代上海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较为认同,有45%左右的青少年认为科学很有用,64.35%的人认为科学可以让他知道更多知识。
对此,调查指出,21世纪如何增强上海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是摆在教育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徐进向记者表示,形成一个良好的全民科学素养评价体系氛围对于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目前社会评判学生主要停留在分数上,评判职业青年主要依赖职位和薪水高低。专家表示,这种局面有待改变。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