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小动态:学生的心理危机主要就是自杀预防…… – 分享日记

资讯小动态:学生的心理危机主要就是自杀预防……

访中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林永和

林永和全国优秀教师,现任北京工商大学社科部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会会长。

出版教材和专著3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两次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首批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百人工程”;主讲《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学》和《就业指导》等课程。

学生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记者:目前学生的心理危机是否成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林永和:这个是我最近关注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危机主要就是自杀预防。

高校的稳定,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是一件大事。各高校的领导,教职员工和学生都应该关注我们身边的、有困难的、有心理疾病的、有家庭问题的、各种各样有可能引发危机事件的人。

记者:现在很多学生对心理疾病的定义不是很清楚,甚至讳疾忌医,怕大家说自己的有心理疾病,不愿意接受帮助。

林永和:这是一部分学生的想法,我也很关注这个问题。现在由于政治因素导致的校园不稳定正在下降。但是非政治性的因素导致的不稳定正在上升,这就是心理问题引发的危机。主要原因:第一是教师的压力上升,部分老师出现了心理病,出现了职业枯竭,这个现象不可忽视。这些都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当老师的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和学生产生冲突。第二是学生问题,大学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发展,学生数量的绝对值增加了,可是高校的校园环境的增加速度赶不上学生的增加速度。学生增加20%,而校园只增加了7%或8%。狭小的校园空间和设备设施,高校拥挤不堪,这是是客观因素。更重要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发了人际关系的矛盾。某学院有个男生晚上泡方便面没水,就去旁边宿舍里借水,结果跟其他宿舍的人打架把同学扎死了。第三是学业压力带来的压力。读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在大学里不会自学的、对课程不重视学习亮起红灯的、考试作弊被抓到了,这些都会引发心理问题。第四是来自青春期和异性交往造成的压力。单相思、失恋、不会与人交往,青春期的困惑,心理、生理、性的困惑。有一年一个星期里有5个学生自杀,其中确定里面有4个是因为失恋,另外一个也有这方面的因素。第五是就业、找工作的压力。有的人学会了调节,但是也有些人走极端,这样就出现了问题。

就业压力导致心理疾病

记者:现在大学生的就业难,原因在哪?

林永和:就业难的原因,一是扩大了招生,难是客观存在的,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加上社会就业岗位的缓慢增加必然引发就业难。二是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有业不就与空位失业并存,某些需要人才的地方却没有人愿意去。三是高校教育结构和社会市场需求的不一致。市场上不需求的专业在扩招。像会计、计算机这种专业人才和市场需求相匹配的状况并不多。四是替代性就业,本来需要一个本科生结果来了个硕士生,就要了硕士生。五是学生的求职成本在增加,学生需要跑很多地方才有可能获得一份工作。而且需要提前准备各种证书,需要实习。

记者: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需要面临哪些转变?

林永和:新生到大学会有诸多的不适应。大学生要完全改变以前中学的那种学习模式,大学生要站起来看世界,社会的多元化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学生要开始读社会这本书,这是新的挑战。

首先遇到的就是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在陌生的环境里要与人交往。有的学生很快就和同学熟悉了,也有很多人很久适应不了。其次是心理的不适应,包括对专业、学校和周围人的认同感。学校里的学生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考取的学校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这样的占1/3;二是发挥极好,比自己的预期要高,这样的学生不多;更大一部分学生是考的不好,没有达到预期。这就带来了心理上的不适应。我们做过调查,在大学有40%的人感到不适应,在清华北大至少也有20%。

合理疏通解疑难

记者:学生应该如何避免出现这种心理危机?

林永和:要么适应环境,要么改变环境,作为学生改变的情况微乎其微,所以就要适应。要主动认识校园环境的合理性,专业的合理化,接受这个事实。和周围的一切和睦相处,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人际关系上的适应,要在建立新型同学关系的同时,注意自我保护。敞开心扉的程度越大受到接纳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越大。人际关系要适度开发,学会自我保护,人际关系才稳定。人际关系是慢慢建立的,不要急于求成。

学习上的适应,就是要学会制定学习规划,还有生涯规划,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目标每人都有,但是不稳定。所以要承诺,要公开化,要强化。入学学习一段时间后,尽可能地去设计未来发展。规划是可以变的。有了目标就有了压力,自己就要不断地去适应,同时心理也要逐步适应。

记者:如今每个学校都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员来帮助学生,那么专职心理咨询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林永和:专职心理咨询员不仅严重不足,而且还流失严重。其中导致专职心理咨询员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职称和晋升都得不到重视,因此许多专职心理咨询员尽管热爱这个职业,但为了获得职称获得晋升,却不得不选择回归专业教学或者教学管理。因此,高校需要尽快地制定一个激励机制,留住这些专职心理咨询员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这个行业。

大学生应学会职业生涯规划

林永和

职业生涯专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个历程。一个人一生中连续从事的职业,它不仅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那些可以实际观察到的职业发展过程,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见解和期望。

具体地说是以个体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伦理开发等人的潜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确定性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志,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的经历。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也许一生中从事多种职业,但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种相对稳固、适合自己的职业。如何选择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往往受学识、爱好、机遇、工作环境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只有根据现行的工作需要改变原来的职业目标和兴趣,调整心态,培养对所从事的职业的敬业精神,在实践中产生对事业的热爱,才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实现个人价值,做出成就。

职业生涯规划是系统工程,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社会职业的现实要求;二是大学生或当事人自身的实际情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当事人自己。

在国外,有人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一是职业准备阶段。典型年龄为0至18岁,其主要任务是发展职业想象力,评估不同的职业,选择第一份工作,接受必需的教育;二是进入组织(学校)阶段。典型年龄段为18至25岁,其主要任务是在一个理想的组织中获得一份工作或在学到足够的知识、技能、信息以后,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三是职业生涯初期阶段。典型年龄为25至40岁,其主要任务是学习职业技术,提高工作能力,学习组织规范,学会协作与共处,逐步适应职业与组织,期望未来职业成功;四是职业生涯中期阶段。典型年龄为40至55岁,其主要任务是对早期职业生涯重新评估;五是职业生涯后期阶段。典型年龄为55退休,主要任务是继续保持职业成就,维持自尊,准备光荣引退。其特点是调整心态,作好退休后的打算。

也有人将生涯规划的阶段划分为五个时期,即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同上述划分大同小异。大学生正处在生涯探索期和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主要的发展任务是通过生涯探索,明确发展方向,完成具体的职业计划和准备。

■语丝

●爱国主义不是口头讲讲,民族凝聚力不是泛泛而谈,真正能让全球华人四海一心、找到认同和归宿的,就是自己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传统是可以随着节日这一民族独有的文化记号,融入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中的。风俗教化的力量,从来比任何说教都要来得具体亲切,根深蒂固。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迫在眉睫,小至擦亮传统节日的文化招牌,引导民众亲近自己的传统节庆;大至把传统文化带进大中小学的教材,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生活方式。

●大学生正处在生涯探索期和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主要的发展任务是通过生涯探索,明确发展方向,完成具体的职业计划和准备。

●制定学习生涯规划,要注意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为什么有的大学生外国语言文化能力很强,而中文水平却一塌糊涂?为什么有的青年人渐渐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中国民族的节日,如中秋、端午、甚至春节却十分淡化?为什么有的青年人崇尚外国名牌,对我国的名牌却知之甚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科技、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也有宣传舆情不足的原因,根源在于传统文化教育上的“苍白无力”。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