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小动态:是家长将孩子推向“网络”?……
长春市政协文教委“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议政会上,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都对未成年人的成长状况表示了担忧,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对网络带给未成年人的影响提出了各自想法,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柳海民坦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面临严重考验,他提到一组数据――自1994年4月20日互联网正式登陆我国以来,互联网在我国爆炸式发展,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决人数达到9000万。而在这9000万网民中,82%为未成年人,其中18以下的未成年学生有1650万,占19%。而近来,社会各媒体也都一直在关注网络和孩子的“密切关系”,北京一媒体报道说一些地方的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心理治疗中心,原因竟是得了“上网综合症”。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部分孩子疏家长,亲网络?近日,记者走访了一些经常和未成年人“打交道”的有关人士,也许可以从一些孩子的原话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妈妈对我太不公平,她总是拿我的缺点去比别人的优点,我在她那里得到的永远是否定。”、“网络世界真有意思,我总是能在上面找到很大的成就感。”、“家长对我说话像狮子吼蚂蚁一样,我虽然小可也需要尊重,这种态度我很难接受。”……家长和网络对孩子的争夺战从网络走进我们生活的那一天起,就在一批又一批的父子、母子身上上演着,可事实上不少父母正亲手将自己的孩子推向网络世界中,究竟是什么让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欲速不达呢?
误区1:谈网色变其实网络本身并没错
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员丁树达从事普法教育近20年,由于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贡献突出,2005年1月,共青团吉林省委为他颁发了“保护明天爱心奖标兵”,在采访中他告诉记者,许多家长“谈网色变”,为了防止孩子迷恋网络,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远离电脑,“一位家长告诉我,不管工作是否需要,为了孩子他坚决不在家里安装电脑,而且他希望所有的网吧都关闭,切断孩子可能上网的所有途径。其实,这是一种误区,网络本身并没有错,不能全盘否定。”丁树达说,社会在发展,网络的出现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方便了人类的工作和学习,很多孩子利用网络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只要家长注意正确引导孩子,网络其实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相反,家长只是否定,想尽一切办法不让孩子接近电脑,更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他们便会背着家长偷偷地上网,这时候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孩子反而更容易被一些不良的东西吸引。
还有一部分家长,在发现孩子上网后不能正确的与孩子沟通,而是粗暴地阻止孩子上网,很容易就引起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和家长唱起“对头戏”,严重时同住一个屋檐下却不跟家长说话,这时想要再跟孩子说教反而成了孩子眼中的“唠叨”,父母和孩子更加难沟通。所以,家长应首先转变观念,改变心态,正确地认识网络,从正确的角度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在你的教育之下认清网络上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东西是坏的,既消除了孩子的好奇,也帮助孩子看清和绕过网络上那些不良的东西,更避免了因网络而产生的不反影响。
误区2:给孩子吃喝就是给他爱
长春市少女救助中心副主任王继强告诉记者,有一名16岁的女孩小红化名,在网上与网友小强化名聊了一段时间后,认为彼此很熟了,在一次见面时便与小强发生了性关系,并且保持这种关系近两个月,可在一次与小强约会出游过程中,小强又约了另外一些男性朋友,结果在出游过程中将小红轮奸。回家后,小红很害怕,一直没敢声张,直到发现怀孕,才被迫到少女救助中心说出真相,请求救治。王继强说,求助少女有80%以上是通过网络与人结识,在网友见面过程中遭到侵害。最令人寒心的是,这些孩子在救助时都不愿意让父母知道,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知道后除了责备、羞辱他们之外,就是暴跳如雷、拳脚相加。父母不是他们的朋友,他们甚至认为同学是“亲人”愿意跟他们说,而父母则成了避之不及的“敌人”。
“为什么父母在孩子心中会是这个形象?”王继强说,来求助的孩子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单亲家庭或家庭不合睦的孩子,他们中有的家庭条件非常不错,但是除了吃、喝、穿家长很少真正的关心他们。许多孩子在交流时悄悄告诉他,在现实社会中,他们得不到的关注,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而在网上他们却成了“焦点”,“许多人都跟我聊天,我可以把我心里的小秘密都告诉他们,也不用担心他们不理解我,责骂我,我在网上有很多的朋友,在网络世界里我很快乐。”得不到的成就感在网上找到了,孩子自然就走近了网络。王继强说,有的小女孩个子不高,可来求助时已经怀孕几个月了,有的肚子已经很大了,可她们的家长为什么就没发现呢?这正说明了孩子家长忽视了对孩子身心的关爱。他说,孩子在有心事时往往表现得不爱说话,故意疏远家长,特别是女孩子在发现自己怀孕后为了掩饰,常常不敢跟妈妈一起买衣服、一起洗澡等,如果家长能够经常跟子女聊天、谈话,从这些不正常的反应中,甚至孩子对电视剧中情节的看法和观点中完全可以观察到孩子内心的变化,再从侧面加以正确引导,许多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
误区3:孩子是“私人财产”
丁树达说,有一个小学生打来电话,向他投诉父母与自己说话时态度不好,“他们就像狮子吼蚂蚁一样对我说话,这种态度让我很难接受,我虽然小可是我也需要得到尊重。”丁树达说,现在的家长往往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人财产”,教训孩子是应该的,很少有家长能想到孩子也需要尊重。许多家长当“老子”的心态已经根深地固,他们不愿意放下架子和孩子平等的进行对话,孩子在表达自己想法时,话刚一说出口就被怒斥为“顶嘴”,时间久了孩子便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放弃了与父母沟通,而一些家长错过了孩子想表达思想的时间,便又想通过偷看孩子的日记来了解孩子,这无疑是一错再错,更加伤害了孩子小小的自尊,于是他们便到网络上去寻求可以倾诉的对象。
一个中学生就曾经告诉过丁树达,在家里妈妈每天教训他,说他天天只想着吃好的、穿好的,可学习上却不知努力,“在妈妈眼中我仿佛谁都不如,可是她却没有想过其实她是用我的缺点在和别人的优点比,我也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可是她们却视而不见,我学习了两个小时她看不见,可我刚一抬头伸个懒腰就被她看见,便唠叨起没完,我刚要解释她就说我顶嘴,我认为这完全不公平。有时我满肚子委屈只能上网跟网友说,只有他们才能理解我。”丁树达说,孩子正处在成长期,很多东西好坏分辨不清,一旦在家长那里受到了委屈就容易一意孤行,回过头来在网络上寻找一些“反叛”、“刺激”的东西来发泄不良情绪,结果误入歧途,而没有了家长的监督再加上自身自制力差,往往受网络上“黄、赌”等不良因素影响越来越重。“一个16的男孩子因为迷恋上网,花光零花钱后,就摩仿游戏里的情节,约自己的一个女网友见面,抢完钱后将女孩杀死,还将现象伪造成女孩被陌生人强暴的样子,想转移警方的注意力。”其实这些做法都很幼稚,警方很轻松便抓住了他。而这个孩子在犯罪之前,思想上发生变化有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在这期间家长能够及时发现,并与其进行良好的沟通,不仅会救了自己的孩子,也会救下那个无辜的女孩子。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