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小动态:强化法制教育防范青少年犯罪……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且犯罪年龄朝低龄化方向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不仅威胁到当前的社会稳定,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亦是严重的障碍。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有3.67亿青少年,他们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是***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从当前来看,青少年犯罪问题不仅影响家庭和谐和个人的健康成长,也危害社会的稳定安全,影响改革发展的大局;从长远来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综合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防微杜渐;将步入歧途的青少年从暴力、违法犯罪的边缘解救出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应该成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
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物欲型犯罪
为了钱财而犯罪在青少年中为数不少。在校园暴力案件中,高年级同学放学后在校门口强抢低年级小同学财物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由于疯狂迷恋网络,很多青少年为了筹措上网费而抢劫钱财的事件常见诸于各种媒体。
2、性欲型犯罪
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对美好的爱情有着强烈的憧憬与追求。有的人由于青春期情感的炽烈,无法恰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时冲动之下往往做出令自己后悔终生的事情来。
3、心理型犯罪
人格的完整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由逆反心理、攀比心理、炫耀心理、变态心理、报复心理等心理障碍引发的心理疾病也正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由于认知能力差、情绪波动大,盲目讲意气、重感情而导致的群体性激情犯罪也不罕见。
青少年犯罪率增加的背后有多种因素,法制教育的误导和缺失是重要原因:
1、影视作品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炫耀暴力、色情内容
据保守统计,目前全世界互联网上的色情网站至少有70万个,并以每天200300个的速度递增,青少年是淫秽色情网站的主要受害者。
2、学校重智育轻德育
我国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导致了学校、家长一致向分数看齐,青少年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成绩成为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很多学校在自觉不自觉中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是否顺利地通过了高考,在人格上,在心理健康上都存在严重的教育缺失,法制观念比较淡薄。
3、家庭教育失当引发青少年犯罪
在当前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情况下,家长对孩子娇宠溺爱,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特征。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与他人发生争执时,总是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滋长暴力倾向。此外,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外来务工者的子女教育,下岗工人家庭的子女教育,受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影响,父母忙于生计问题常忽视对子女的教育。这些孩子受到的挫折感较重,常有自卑心理,在受到外界不良倾向影响时,养成了用拳头解决问题的习惯,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不在少数。
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入手:
1、全社会都应该关心重视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为了防止青少年暴力犯罪事件的滋生蔓延,全社会应携起手来共同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国家应继续加大对网上色情网站的打击力度,倡导青少年文明、健康的上网活动。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上设立专门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平台,借助媒体快速传播信息的优势,加大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宣传力度。
2、学校应成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战场
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把法制教育列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战场。为了培养出全面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学校应将德育与智育并重。在近年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更应该抓紧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上日程,增加法制教育课程,使青少年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要采用多种手段,可采用座谈、讨论、参观、主题班会、队会等形式,既要大量宣传遵纪守法的正面典型,也要讲透违法犯罪的危害,以案示法。要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摒弃被动生硬的宣讲模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授课形式中不断增强法制意识,远离各种不良倾向。
3、家长要做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家长在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要把如何做人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家长要从启蒙教育抓起,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表率,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培养孩子健全的心理与人格,做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第一任宣讲员。当发现孩子表现出一些恶习时,不能简单粗暴,而要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对已经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也不能不管不问,要用亲情挽救。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