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小动态:广州:约有1/4学生与异性有亲密举动……
【看数据】广州市某中学对在校学生所作的调查,回收到有效问卷1583份,其中男性763人,女性820人,调查对象的年龄在12-19岁之间。调查显示,在人际交往方面,70%的同学能够广泛交往,人际交往良好;但也有少数同学要么独来独往,要么与异性交往过密。超过60%的同学经常或偶然与异性同学或朋友约会,约有25%的同学经常或偶然与异性拥抱,约有10%的同学经常或偶然与异性接吻。
她们为“情”大打出手
高二女生文文和雪雪,成绩良好,工作能力也不错。但却很令人费解的都喜欢男生飞飞,一个上课经常睡觉,作业不交的高大男生。
高一时文文是飞飞的“女友”。到了高二,“女友”换成了雪雪,两人经常在校园出双入对。因此两个女孩素来不和。
某日,文文在校园中看到雪雪和飞飞走在一起,于是说了一句“不要脸”,这句话成为两人矛盾升级的导火线。两个女孩先用手机短消息互相攻击,直至难以抑制情绪的冲动,当面互斥,并分别动手打了对方一个耳光,最后老师赶到才控制住了局面。两位本来出众的女生因此各自背负了一个处分,影响了自己的灿烂前程。
“求爱”被拒伤自身
某高一女生琳琳,清秀乖巧,被学生誉为校花。某高三男生壮壮,平时表现不错。琳琳入校一段时间以后,手机经常收到陌生号码的短消息,问“有没有男朋友”、“可否交个朋友”等,女孩没有理睬。这个号码出现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因此有一天琳琳闲着无聊便回了一条消息询问对方是谁,于是从此男孩和女孩开始用短消息互相交流,谈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话题。
一段时间以后,男生向琳琳提出做他的女朋友,女生回绝了,男生并不放弃,一直询问,女生觉得烦,就关掉了手机。此举激怒了男生,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冲到女生寝室,被辅导老师劝出。壮壮便在寝室楼下苦等,终于等到女生,面对琳琳的再次坚决回绝,壮壮一反常态,大发脾气,痛斥琳琳,狠狠地摔掉了自己的手机,并且拳打墙壁直至自己受伤。
师长施压弄假成真
高二女生薇薇,高一时对班上某男生非常欣赏,但是从来没有说过,也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偷偷地把这份欣赏写在了自己的日记里,高一一年相安无事。没想到高二刚开学后的一天,父母偷看了她的日记,找到了学校,她的老师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其进行一番批评。这次批评使同学们都知道了这件事,而那个男同学其实也从高一起就比较欣赏她,于是逆反的心理,舆论的推动使得薇薇没有想到的结果发生了,她真的“早恋”了。
后来在薇薇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其实我们也具有约束能力,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总是喜欢对一些事情大惊小怪,只要看到男女同学在一起,就会怀疑是不是早恋了,好像所有的学生都不值得信任。”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春期恋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从少年的懵懂无知,到青少年的情窦初开,到青年的恋爱婚姻,这都是一种发展,是一种认知的改变,是一种心理的成熟。“早恋”的发生实际上是青少年生理与心理成熟的标志,是对性意识的明晰和体验的结果,是个体发展的一种现象。
性意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知期,即对两性之间的关系一无所知的时期;第二阶段为朦胧期,两性交往发生变化,开始对异性有些朦胧的好感;第三阶段是敏感期,主要指中学阶段的学生能够明晰地感觉到对异性的好感,愿意和异性相处,并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感受,产生一些微妙的行为变化。“青春期恋情”即发生于这个时期。第四阶段是在经济及生活独立之后的恋爱婚姻阶段。中学生正处于性敏感期,渴望与异性的交往,并通过与异性的交往达到智力与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互补。因此,男女学生的吸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青春期恋情”对学生来讲,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都是一种心理体验与发展。
因此,“青春期恋情”的存在有它的必然性和心理基础,这一点我们需要首先清楚,才能进一步做好引导工作。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青春期恋情
社会不良的氛围,学校引导不当,家长过于强制,朋友、同学的不恰当关注都会增加早恋的发生率。因此,青春期恋情是社会、学校、家长、朋友与同学这个群体互动的结果。同样,早恋问题的解决也需要这个群体的良性互动。
有时,家长和老师不当的处理方式,伤及到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有些同学甚至就真的破罐子破摔,所以有些“青春期恋情”的发生也有教师和家长的因素在内。
许多的事实和数据在告诉我们,校园已不是“玫瑰”的净土。有一些中学生正尝试摘取“玫瑰”,开始青春期的恋情。那么这样早开的“爱情”之花,有何特点?原因又何在呢?
[特点分析]1、不持久性目前校园内出现的青春期恋情大多数都是难以持久的,大多数学生出于好奇或者为了在朋友中炫耀自己,因此很多都是一时热度,转瞬即逝。
2、盲目性许多中学生青春期恋情的事例中,男孩与女孩多半是不理智、不成熟的选择,又加进了自己的幻想和情绪冲动,更容易造成过度狂热,从而影响学习,这一点在女孩子方面表现更为明显。
3、偏激性青春期恋情在遇到波折时,例如对方感情转移、争吵、分离等情况时,易于产生偏激行为,如殉情、恶性报复、离家出走、患忧郁症,甚至自暴自弃、自杀等。
4、危害性青春期恋情发于青春期,处于心理躁动时期,此时被一种朦胧的性爱意识主导,中学生缺乏必要的性知识和理智,自我约束力较弱,有可能在一时的性冲动之下发生并非心里所愿的性关系,更难以承担这种关系造成的怀孕、堕胎的严重后果。
将感情暂时冷冻,成熟时再“解冻”
勿庸置疑,青春期阶段的异性交往是必须的,我们不能因为部分青春期恋情的发生而用禁止异性交往作为解决的对策。那么作为学校和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学校对策篇]创设良好氛围,让异性同学在集体中广泛交往,在交往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保护学生的“隐私”,与学生个别交流,坦诚沟通,切忌公开批评,当众奚落,应以尊重、理解学生为前提;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和课程,在课堂中指导学生与异性交往。
[家长对策篇]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升华情感。想方设法将孩子的注意力从“恋情”转移到学习、工作中,将被压抑的激情转移到集体活动中,使他们的情感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可以建议孩子将感情暂时冷冻,鼓励孩子集中精力刻苦学习,等到各方面条件成熟时再“解冻”。不要错过最宝贵的学习时间;随时关注,防意外。对于已经陷入情感漩涡的孩子要多留心,随时提供帮助。对儿子要讲承担责任;对女儿要讲自我保护,讲自尊、自爱。以朋友的身份,以成年人的身份,提供尽可能的帮助,防止意外的发生。(作者:浦东新区上南中学心理咨询教师孙晓青)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