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小动态:专家提醒关注孩子青春期心理健康……
浏览一下近日的网站,关于大学生、研究生乃至博士生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而在中学生中,孩子与家长之间不能正常沟通的更是普遍现象,这其中当然有父母教育的问题,也有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应该说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心身健康幸福一生”,让我们先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青春期教育上。
记者在康宁医院心理门诊的采访中了解到,在日常的心理咨询中,常有一些初中生的父母因子女教育问题、亲子关系问题来求助。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一对夫妻因为女儿离家出走前去咨询。女儿14岁,初中二年级,一直是个听话、成绩优秀的孩子,她突然留下一张字条不辞而别,字条上写着:“爸爸妈妈,在你们眼中我是个乖乖女,但其实我总是觉得很压抑、很沉闷,好多次我都想离开家,到外面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气,由于怕你们伤心,没敢付诸行动。这一次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我拿了500元钱,再见!”父母看到字条如雷轰顶,疯狂地到处寻找,但一无所获。幸亏一个星期后女儿自己回来了,这时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轻松,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与女儿沟通,更怕这样的事再次发生,心有余悸之中,前去求助。
据康宁医院的医生介绍,孩子在处于青春期时被认为是一个矛盾、焦虑、暴躁与压抑的时期,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这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青春期发育暴进和初情期开始),而且表现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提高。父母和老师会感到他们越来越难以管教,与他们的关系越来越远。其实这种现象的存在是普遍的,因为孩子正处于心理发育的第二反抗期。
第二反抗期的形成有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原因,生理方面由于身体加速生长,生理迅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了“成人感”--自以为已经成熟,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是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反抗期的主要原因。心理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他们进入“心理断乳期”,正如婴幼儿断奶一样,他们在心理上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要以独立人格出现,因为发展的不协调,他们的心理能力明显滞后于自我意识,从而呈现难以应付的“危机感”。社会因素方面:进入中学以后,学校环境和教学的新要求都发生很大变化,而且青少年很注意自己在人群中在朋友中的地位,力求找到知心朋友,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和尊重。为此,他们要力争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格,当自主人格被忽视或受到阻碍、个性伸展受阻时,就会引起反抗。反抗期的出现是儿童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
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父母要理解处于特殊时期的子女,对他们以友相待,尊重他们应有的自主权和隐私权,遇事与他们商量,倾听他们的意见,并通过积极引导使孩子健康成长。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