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小动态:新闻会客厅:专家谈孩子青春期性教育……
5月1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播出《柏晓莉:让青春充满亮色》,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走进《新闻会客厅》,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地方似乎是很难达到的,比方说南极点、北极点、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但是人们始终想尽办法,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借助外力总能达到。而今天我们说的这个地方,千百年来人们都在想尽办法,希望能够走近它,却碰到很多困难,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连续四天请四位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来跟我们做一个交流,希望通过我们的谈话,能够帮助每一个人,离我们自己的心灵,离我们所爱的、所关注的人的心灵更近一点。我们想就按照一个人的成长的历程,我们先从孩子说起。
2006年4月22日,在北京友谊医院的五楼大厅,一场特殊的讲座即将开始,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它涉及的话题跟“性”有关,讲座针对的人群是那些刚刚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这个讲座的通知只是刊登在北京几家报纸上,没有进行专门组织的主办方也并不知道现场能来多少人。
柏晓莉:“平时的讲座都没有座位,但今天却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谈的是“性”,是向青少年来谈,因为中国的传统思维,这个话题在谈论起来的时候,就充满了尴尬。”
主持人:今天我们节目请到的就是刚才短片当中看到的碰到尴尬的那位医生,给你做一个介绍,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心理门诊的副主任柏晓莉。您好。
柏晓莉:你好。
主持人:刚才这个场面是你们做这种讲座来讲,人数最少的一次,在这之前您想到了吗?
柏晓莉:想到了,到五楼大厅的时候,我就跟我一块的同事就说,我说我判断今天的人会非常少。
主持人:您都有这个预感了,为什么还要在这个题目当中明确地把性提出来?
柏晓莉:好像我们再不敢提那个,提的就更少了,公开的讲座我想我们是凭着一种科学的认识,给大家一个非常正面的引导,但是有时候这种黄色的,家里越遮遮掩掩,不告诉孩子性是怎么回事,孩子的青春期一样会来到,他一样会对性有很多的好奇,他如果从一个正面渠道得不到,他就会想,去看看,我不知道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样的,再加上小孩的好奇心特别强,他就会通过各种渠道,包括网站,去猎奇。
在为数不多的听课者当中,这个穿黄色衣服的小男孩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不仅因为他是现场年龄最小的一个孩子,还在于他是唯一一个和妈妈一起来听讲座的。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讲座期间,小男孩曾经几次离开座位,当我们问他为什么时,他说自己听不明白,但是妈妈听懂了回家就可以告诉他。
采访妈妈:“可以说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靠的就是家长的教育。我在小的时候,妈妈是个粗心的人,很多东西是从爸爸那里学到的,但是毕竟我是女孩,有些是学不到的。我就想到,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不要再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我不想让他走弯路。”
主持人:这是在您的讲座的现场,我们的记者发现的一对母子,你觉得像他的妈妈带他来这种行为,您是鼓励的吗?
柏晓莉:鼓励,因为我觉得妈妈的想法非常好。
主持人:那位妈妈呢,我们的记者也问到她自己的一些成长经历,她的一个观点就是说,概括起来就是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您有同样这样的观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也是这样的是吗?
柏晓莉:我比较同意这样的观点是,因为门诊特别多的病人,你能知道一代一代就是这么复制的,复制了上一代人教育他的那种模式,而他呢,带着这种模式,组建了新的家庭,在新的家庭里面,又用相同的模式去处理他的孩子的问题,这样孩子就带着一肚子的困惑和问题来看医生了。
主持人:您所在的这个心理咨询门诊,其实是针对任何人群的?
柏晓莉:是。
主持人:青少年病人来这就诊的占到多大的比例?
柏晓莉:大概占了50%。
主持人:一半都是青少年?
柏晓莉:对。
主持人:他们都碰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柏晓莉:厌学、打架斗殴、网络成瘾、自杀、人际关系交往障碍等等都有。
主持人:现在说抑郁症已经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杀手,在青少年当中抑郁症占的多吗?
柏晓莉:挺多的,我判断,如果50%是孩子的话,这50%里面大概有一半左右是抑郁状态或者是抑郁情绪,还有一半会是成长中的问题,比如焦虑、人际关系障碍,或者一些以各种身体不舒服来看病的孩子。
自2004年2月马家爵事件发生之后,青少年的成长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就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正处在痛苦的反思当中的时候,网瘾、离家出走、自杀、因为矛盾杀死同班同学等极端事件,又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
在人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时,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调查结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心理疾病已成世界的第四大疾病。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率已经到了高发阶段,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严重的还会导致自杀。
主持人:童年应该是人一生当中,包括青春期也是童年吧,是一生当中,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一个阶段,这些孩子为什么碰到了这么严重的心理上的问题?
柏晓莉:我一提到这个问题就有点想叹气。
主持人:为什么?
柏晓莉:开始看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刚接触这些孩子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好,我来帮这个孩子,去跟他聊很多,告诉他这样的事我们怎么去对待,怎么样去处理,慢慢发现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你就会想,这个一定不是偶然的了。有一个故事,两个人在河边走,河里漂下来一个孩子,这个人就跳下去,把这个孩子救上来,再往前走,又一个孩子跳水里,那个人又跳下去救上来,当看到第三个孩子的时候,这个人应该往上游走,去看是谁把孩子扔到了河里,或者什么样的环境,造成了孩子一个一个落水。所以我们现在是去捞孩子的同时,不做家长的工作是万万不行的,我就要求家长,你要是想让我们去帮助你的孩子,家长你也要一块进来学习,怎么做一个好家长。
主持人:与其说我们讨论一个孩子的话题,孩子青春期的话题,还不如说家长该怎么做的话题,这时候家长起到的作用是相当大的。
柏晓莉:我们还是举例子说吧,有一天我碰到一个女孩子,十三四岁,她说我不知道怎么,反正我觉得活着没意思了。我说为什么觉得活着没意思,她不说话,就哭,母亲说,她爸爸打她,她父亲说,是,打她了,是因为她跟男的交往。后来我说,是跟什么样的男的交往,班里的男同学,我说他多大了?他14岁。我问那个女孩子,是交男朋友了吧?她说不是,她说我们是一个组的,收作业,我单独的跟他说了几句话,然后被老师看见了,就告诉家长了,说我们俩私下有交往,结果父亲就打她。女孩子被父亲打完之后,由于自尊心受到特别大的伤害。这个孩子就跑到黄河边,她就到黄河边坐着去了,结果被父亲找回来,又揍了一顿。后来我在跟她聊的过程中,女孩子情绪稍微好了一些,我说这次回去,跟父母好好沟通一下,把自己想的事跟父母说。她父亲回过头一句话,你记住了没有,记不住,我就再给你说一遍,我说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我让她坐着半个板凳,就是让她记住。我说什么意思,什么叫半个板凳。她妈妈说,他打她的时候,是抡起了木头椅子打她,把板凳的上半截给砸掉了,就剩了下面的半个椅子,他说我让她坐半个椅子,就是让她坐不稳,就是一晃的时候,她就能想起,挨打是为什么。这种时间特别短,你不能做很多的事情,但是我们只能告诉这样的家长,这样的管教方式最终孩子会背叛这样的家庭,你说这事应该管谁。
主持人:貌似是因为孩子的问题来看病,来就诊的,实际的问题是出在家长身上。
柏晓莉:对,他自己脑子那么想的,就是我们说关于性的丑陋、可憎,青春期的孩子不可以和男性交往,他把他自己心里这些对性的恐惧、愤怒全部放到了孩子身上,他就觉得一个女孩子,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跟一个男孩子交往,一定是丑陋的,所以他不能接受,他就用暴力来处理,这种青春期孩子正常的发育过程。
主持人:这些带着孩子来看病的家长,来的时候肯定是有很大的心理优势,说你看你出问题了我带你去看病。到您这来,您跟家长指出来说是你的做法有问题,他能接受吗?
柏晓莉:不能接受,所以有的时候我们面对的就是挑战。
主持人:既然咱们说到家庭问题,而且您也同意有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家长,可能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根据你们的研究也好,调查也好,具体什么样的家庭孩子可能会出现问题呢?
柏晓莉:这大概就是一个过度控制的家庭,这个母亲或者父亲会给孩子规定很多,但不仅仅是指这块。他会说洗澡5分钟要洗完,或者是10分钟你必须洗完。如果一看到点了的他会去敲门,或者你再不洗我就要去关你的灯。
主持人:家长觉得这是他应该管的,您觉得呢?
柏晓莉:他觉得这是应该管的,因为你浪费水或者说浪费时间,你在这里消遣了,你该学习你不好好学习,你浪费十分钟的时间在里头洗澡,他会要求你洗澡15分钟,吃饭10分钟等等,他设置很多,这个在我们来讲是过度控制。我们说最终孩子被过度控制会怎么样呢?会真的走进了他过度控制的反面。有这么一个例子,这个孩子天天擦地,地上一根头发不能留下。
主持人:强迫症。
柏晓莉:强迫症。每当她进门的时候,母亲一定说把所有外面的衣服都脱了换了,鞋脱在门口,然后换上家里的衣服,沙发是不许生人坐的,生人一坐了,马上就撤单子换,她自己的床是不许别人摸的。
主持人:这个孩子的强迫症是从母亲那得来的。
柏晓莉:孩子大了以后,我说的是很极端的一个家庭,是母亲的这种洁癖,最后造成孩子强迫的行为,但是还有一些母亲不是这种表现方式,她就像我说的,给孩子做了很多规定,这种规定包括吃饭的时间,必须吃20分钟,不可以看电视,因为你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怎么能够吃好。
主持人:听上去,这些要求都是合理的。
柏晓莉:她过度关注背后是投射了他自己曾经失落的,或者没有做到的,所以她这样严格要求是让孩子实现她自己不曾实现的那些东西、愿望。
主持人:表面上是事无巨细的管,但实际上适得其反。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