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小动态:家教专家王秉德先生撰文:做与时俱进的父母……
当前,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有一个非常现实而又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呼唤为人父母者,自觉地努力做与时俱进的父母。这既是对“望子成龙”之“望”的一种科学引导,也是对未成年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好父母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父母是与子女相对应的社会角色,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说,他们是子女的首任教师、常任教师和终生教师,这种角色要求他们必须与时俱进。
现在,我们常常见到一些为人父母者,他们面对随着潮流而不停成长变化的孩子,越来越觉得“跟”不上了。他们对亲子间日益加深的代沟、日渐凸现的沟通障碍,和自己施教主动权的逐步丧失,感到很茫然。他们痛感对小小的孩子已经理解不了、掌握不了、说服不了,似乎有点“没辙了”,顿时感到那颗强烈的“望子成龙”之心没了底。这是怎么回事?这就是为人父母者不能与时俱进的结果。
有资料显示,约有2/3的家长,由于观念和方法上存在问题,加上新知识的缺乏,他们与孩子之间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越来越少,最终导致教育上的不够成功。2002年“六一”前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研究室主任孙宏艳曾说过:“只有当父母先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素质以后,才有资格去教育孩子。”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学术界把对父母的素质教育,称为“前素质教育”,这个“前”字的含义很深刻,应该理解为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条件”。
二、“与时俱进”不易,也不太难
“与时俱进”这个词汇,近几年使用很频繁,我们不必作什么阐释,大家都能理解。但是,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绝非易事。对为人父母者而言,所谓“与时俱进”大体应该是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跟上时代的发展,跟上孩子成长对父母的需要。这要求其实是很高的,如今时代发展这么块,新东西这么多,怎么能够跟得上呢?比如突然闯进我们生活的互联网,就使得许多为人父母者无所措手足,因而大伤脑筋。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在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四大因素――学校、家庭、同辈群体、大众传媒中,传媒的影响作用已经由一向认为的排位第四而跃升为第一,其中网络影响尤为突出。近几年,“网络悲剧”屡屡发生,许多人惊呼:“互联网比海洛因毒性更大!”面对这种新情况,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和中国妇女报、人民政协报,曾联合举办过一次以“解析网络时代教育和成人的困惑”为题的论坛。在那次会议上,专家们的意见使人耳目一新。他们提出:“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无知反对孩子的进步!”“抵制网络就意味着抵制文明”。他们说:“我要强调的是救救中国的成年人,成年人往往脱离知识前沿。”“成人需要再次社会化”。
我听说,有许多家长对专家们的这些观点很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对网络已经恨之入骨。但也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同样是网络,为什么在美国就能被用作学习,而在我国却被孩子们主要用于聊天?”确实,据介绍:在美国,中小学生网络学习的任务基本上有四个:1、要使他们利用网络技术搜集、分析和采用信息与知识;2、要使他们能利用网络在学校内外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3、要使他们利用网络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4、要使他们学会利用网络建立自己的决策判断,达到对客观事物真实的、理性的认识,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有人说:“聪明的人用电脑,愚蠢的人玩电脑。”难道真的是因为我们愚蠢吗?不是,我看主要还是个引导问题。我曾读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你能为孩子上网掌舵吗?》文章提出6个问题让读者回答。作者说:“如果对于这些问题你的回答全是‘否’,那么你对孩子的网络世界的了解几乎是零,更不要说去指导孩子安全上网了。”
当然,要求孩子接触什么父母就得懂什么,社会上出现什么父母就得会什么,任何父母都难做到;但是,面对孩子已经深入其中、必须指导其应对的新事物,采取不承认主义,消极回避或简单拒绝,也肯定不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要下决心了解它、接触它,最好能够初步掌握它。既然你有那么强烈的“望子成龙”之心,为什么不下点功夫研究该怎么“望”呢?我想,只要你真心想把“望子成龙”的劲头儿用在正确有效的行动上,做与时俱进的父母就不会是勉强、被动和困难的事,你就会很自觉地去学习和掌握那些为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须的东西了。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