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小传真:日本青少年犯罪问题发人深省……
提到青少年犯罪,人们都知道缺乏关怀和教育的青少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但近年来日本青少年犯罪现象却出现了新变化:不少生活环境正常、在校表现出众的学生竟也开始行凶杀人。对此,日本社会心理学家分析认为,这种反常现象的出现,与日本以暴力为主题的漫画、游戏以及影视剧日渐流行和经济持续不景气有极大的关系。
小学女生残杀同学少年暴力登峰造极
国际在线报道:不久前,日本九州西部城市佐世保为两个月前遇难的一名小学生举行了悼念仪式。遇难者御手洗里美死于一起罕见的校园暴力事件。
在今年6月一个晴朗的下午,一名11岁的女学生冲进该市大久保小学的一间教室,身上沾满鲜血。一开始,惊呆了的师生们还以为她不慎刺伤了自己,但这名女生却平静地说:“这不是我的血。”这句话令所有人惊悚不已。随后,老师在另一间空教室里发现了12岁的御手洗里美的尸体。更令人感到惊异的是,年幼的凶手在杀人前经过了周密预谋。她先将御手洗里美引诱到空教室,又将窗帘拉上,然后才用切割刀具割断御手洗里美的喉咙,在御手洗里美断气后,凶手还不停地猛踢她的头部和身体泄愤。
这起校园暴力事件与以往相比有明显不同。佐世保市少年咨询中心主任渡边政司指出,这个案件最可怕之处在于:这位未被警方透露姓名的凶手平时看起来非常正常,与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种“不良少女”。大久保小学全体师生均反映,这名学生平时活泼可爱,没有任何反常举动,和御手洗里美也算得上是好朋友,因此谁也没料到她会突然行凶杀人。而日本媒体通过此案挖掘出了更为深刻的事实:近年来,像这样的“正常”青少年实施的暴力案件正在递增,许多看似温和的青少年会突然一改性情,拔刀相向,制造出令人发指的恶性案件。
低龄犯罪日渐增多流行文化负有责任
在1997年,一名14岁男生砍下了一名11岁学生的头颅。此案曾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人们开始注意到,小孩子也会犯下诸如纵火、谋杀、强奸等重罪。一时间,许多家长开始接送孩子上下学,地铁和小路都被视作不安全的地方。据统计,在过去10年间,日本的校园暴力事件上升了5倍,日本媒体甚至将校园比作“战场”。与此同时,14岁以下的低龄犯罪上升速度更快,到去年为止已占日本全部青少年犯罪的近一半,30%的中学生称自己平均每月都会遇到其他学生“突如其来的狂暴行为”。日本社会心理学家指出,这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日本当今的“不良流行文化”有关,一些漫画、游戏和影视剧中含有的暴力内容,很可能导致原本心理健康、性格开朗的青少年竞相模仿,最终走上邪路。
众所周知,日本是卡通片生产大国,其制作的经典动漫作品《机器猫》、《七龙珠》、《灌篮高手》等深受全球青少年喜爱。但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少日本卡通作品中含有大量暴力、凶杀、性、神鬼等内容,很容易侵蚀青少年的思想。而日本近来颇受欢迎的一些影视作品也不乏上述内容。大久保小学那个年幼的凶手就是有严重暴力色彩的电影《大逃杀》的忠实影迷,而且她平时还热衷于上网玩根据该片改编的同名游戏。《大逃杀》讲述的是一群学生被困荒岛,必须杀死他人才能活下去。为获得生存机会,学生们不择手段,纷纷显露出人性中最卑劣的一面。而同名游戏则将玩家定义为其中一员,可以想象,这样的电影、游戏会给青少年带来什么影响。
经济低迷产生压力“空壳少年”逃避社会
此外,日本部分社会学家还将这种现象归咎于日本长达13年的经济低迷。他们认为,经济长期不景气会造成社会生存压力增大,每个家庭都会随时感受到这种压力,因而离婚率和家庭暴力事件均相应呈上升势头。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青少年势必会受到影响,在他们心灵中埋下阴影。日本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作太良认为,虽然日本的青少年犯罪与贫困并无直接关联,但由于经济问题带来的家庭生存压力会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他们会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并可能因此走上绝路。
一些社会学家还特别提到了日本近年来流行的一个新词“空壳人”。“空壳人”是指不愿走出家门和人交谈,甚至和家里人也只用字条沟通的孩子。如今,“空壳人”现象在日本已经蔓延开来,许多少年以此逃避社会。日本研究青少年犯罪的专家濑户武司指出,许多日本孩子不懂得尊重生命,他们只在电子游戏中会碰到“死亡”,但在他们按一个键后,又可以使“死去”的游戏人物有“第二条命”。日本广播协会也报道说,大久保小学的不少学生都非常同情凶手,并坦承自己也或多或少地起过杀人念头。对此,御手洗里美的父亲御手洗亨次请求日本青少年从女儿遇害中汲取教训。他沉重地告诫日本青少年:“请别忘记,在你身边有挚爱你的人;请别忘记,如果你不在会有人很伤心;请珍惜你们的生命吧。”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