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小文集:从《非诚勿扰》谈《非你莫属》……
《非你莫属》遭到一些观众的联名抵制,曾经看过几期节目,主持人把自己当上帝,老板们把自己当天神,于是其中有些求职者也不把自己当省油的灯,以为拯救世界都非自己莫属。仔细看之,无非是一档为搏所谓的收视率,妖魔当今的中国职场,演戏演到烂透把观众都当傻瓜的垃圾节目,主持人张绍刚更是把个人的所谓清高表现得如此赤裸,对求职者刻薄讽刺,甚至充当卫道士让别人遭受游街示众的侮辱。
《非诚勿扰》在开播之初因为“艳照门”、“宝马门”,也曾经遭受过质疑,可节目组在事后马上组织记者现场看班,在网友们围攻事件女主角的时候,节目组也站在嘉宾一边恳请媒体不要再向她们施加压力。而当《非你莫属》出现“刘俐俐事件”、“晕倒哥”的时候,节目组却一再把责任错误完全推到求职者一边,支持人张绍刚在台上“满口仁义道德”,台下却连句人话都不会说了,直到观众联名抵制拒看节目,再到告状广电总局要求道歉,节目组还是三缄其口,一纸声明也狗屁不是。迟来的正义就是不正义,迟来的道歉也是无诚意,谁给了你们如此的权利,一味的盛气凌人和无知无畏?
《非诚勿扰》和《非你莫属》作为两档具有“真人秀”色彩的电视节目,如果仔细探究,某些表演的成分都暗含其中,各种嘉宾面对走红的机会临场出现“用力过猛”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作为节目编导不应该忘记肩负舆论导向的责任,支持人所恪守的职业道德在这样的时刻也更显弥足珍贵。《非诚勿扰》中反应的社会热点问题也一直不断,“AA制婚姻”、“吃软饭”之类的敏感话题也会在现场引起激烈反应,但“回归”两个字是节目编导渐渐开始谨记的规则。主持人孟非在节目中的表现是令人称道的,在身边的男嘉宾紧张出错或是招架无力的时候,总能听到他的巧妙解围,看似随意却颇为用心,个人修养和魅力也成了节目亮点之一。即便个别嘉宾当属男人中的“鸟人”和女人中的“奇葩”,也未见主持人和现场专家有一字的嘲讽和贬损,有人要坚持自己,你不认同可以灭灯,但惟独没有权利充当上帝去审判谁。过程就算“拼杀惨烈”,可因为有了“可惜不是你”这般温情的结束,观众的情感才不至于太过不堪。之所以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喜欢《非诚勿扰》,就是看到了其中“回归”的主旨,这也将会是一度混乱的情感关系的最终走向,痛苦都是暂时的,幸福还是会来的。
而《非你莫属》虽然也曾经成功制造了不少与求职相关的话题,却没有成功娱乐大众,反而把观众一再愚弄。以“晕倒哥”为例,整场风波的核心早已不是Bac+5到底是硕士学历,还是所谓的 “专科文凭”,而是在这场闹剧中,是谁给了《非你莫属》这样的权力,可以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毫无平等和尊重的消费求职者的尊严?支持人张绍刚的“演技”则更烂,故意以激烈的言词和戏剧化的情节来吸引眼球,就算现今职场再残酷,流行所谓的“压力面试”,但也绝不是以践踏人自尊的方式去呈现的。如果真遇到这样的招聘者,那就先上去用一个耳光回敬侮辱,然后转过身留一个潇洒的背影给这个SB吧!职场在某些方面也好比情场,好的职位和收入绝不是卑微就能换得,奴颜婢膝给蠢货捧场就能出人头地,只是个笑话,那种让人为了成功就要抛弃尊严的职场培训课,更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非诚勿扰》和《非你莫属》既然同为“真人秀”,表演的成分多多少少都免不了,观众也不傻,大家都看得出,但关键是要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人文关怀,什么节目如果出了这个圈,就都会死无葬身之地,早早晚晚而已。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拿起手中的电视遥控器,换台,不看。
我的情感随笔《为什么白头到老这么难》2011年10月20日全国发行,各城市新华书店有售,当当网购买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524672
我的情感随笔《重遇20岁的自己》2010年7月5日全国发行,各城市新华书店有售,当当网购买链接:
我的长篇小说《婆婆,我的非常闺蜜》2010年12月24日全国发行,各城市新华书店有售,当当网购买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995749&ref=search-0-mix
我的情感随笔《遇见懂爱的自己:100个幸福的理由》2011年1月1日全国发行,各城市新华书店有售,当当网购买链接:
谢谢购买!
有微博的亲们请加我的微博:http://t.sina.com.cn/zixi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