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小小说:结交新欢只是为了对旧爱的逃避?……
(本文节选自都市情感小说《依然·爱》) 连载六
欲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寻求真爱的,看过来!
欲在沉重的都市生活中找寻激情,看过来!
————————————————————————————————–
9
不知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变化。
我退掉了南四环外的房子,在国贸附近租了一处奢华但颇有格调的公寓。物质,让我更加接近了这座城市的中心。我突然觉得,已经有必要感谢它了。然而,我始终还是在潜意识里把它跟感情对立了起来。所以,一夜之间,我会感觉生活很寻常,而感情很俗套。一片生机也会在一个色子的影响下变成一潭死水,这就是决定作用的意义和魅力。
研二的下学期,是忙忙碌碌亦是无所事事。静如此形容她的生活。每天下班,她都或间接或直接地约我。我可以很自负地相信,此时的约会,已经不再仅仅是约会。它被定义被推断被证明被赋予意义,被生活打造得雅致动人。然而,我却并不觉得,它精彩于当初的那种约会。只是,我们之间的角色在突然之间调换了一下,有强烈的逻辑性但没什么深刻的意义或者情感在里面。
夏季在一夜之间来临了,焦灼开始笼罩着我的生活。静开始关注我的喜好——不是节日,也不是生日。静送了我一件Armani的衬衫。这让我联想起了她那个LV的包。
最终,我买了一套Lancôme的化妆品,送还给她。不知这算不算是庸俗的礼尚往来。但我必须这样做。
或许,在这个让人焦灼的时期,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火辣辣的自我意识,由它推动着我们的激情,也稳固着我们的性情;也由它挖掘着我们人性瑕疵中那些鲜为人知且不为自知的微妙的点。虽然,根据当下的某些逻辑,我或可以坦然地享用现状,但是始终我还是没能如此。或许我清高,或许我怯懦,但只要不虚伪,就足够了。
就是在这个焦灼的夏天,我冷冷地跟静保持着距离。无论是后海,还是三里屯,再没出现过我们共有的世界。偶尔,只是我一个人冷静地在过去的一些地方走走。记忆里,总是有深沉的夜色和撩人的灯火一直在抑制我的思维,让我在沉寂中将夏日那焦灼的气氛慢慢消融。
10
然而,有些东西,永远也不会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终于,静发了一条短信,说研三暂不准备回北京了,她想到广州、深圳那边走走,只是换换环境。
我很理解她的想法。但她的离开突然又让我的世界显得空落。每当我开着车飞驰在靛蓝夜空下修远而又摩登的高架路上,总会在寂寞的深处找寻着内心漂泊的源泉。我想,这就好比是江和湖,拥有滔滔不尽的激情,就必须经受无尽的漂泊;而贪图那种宁静的安逸,就必然要接受那无法改变的一潭死水。
平淡的生活。我对自己说。必须要寻求改变。
某日,在三里屯那家极度动感的酒吧——倾城之恋,我结识了另一个人大的女孩。她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名字,叫作倪彩。在一个昏暗的角落里,她散乱着头发,无精打采地跟着近乎疯狂的节奏被动地跳着。生活对她来说,很无所谓,但很必要。所以,突然闪烁的炫光亮在她的脸上,映出了一种无奈和矛盾。她相貌不甚出众,打扮也不甚时尚。只是她修长的双腿在闪动的光影中显得骨感而健美,牛仔短裤,帆布鞋,清纯且无辜的打扮。
我坐在一个角落里,慢慢地打量着她,直到深夜。我曾幻想过,或许她是一个无知且无度的中学生,或许她是一个还没很出名就已经没落的模特,或许她逃避着现实,或许她等待着被发现……然而最终,她是一名人大的学生,大二。
凌晨两点,我跟在她后面,出了酒吧。夏末深夜的黑色确实携带着浓重的凉意,清风吹过,突然让我想起在什刹海漫步的意境。后来,我们走在一起,任寂静吞噬着我们各自的呼吸和思绪。最终,陪她步行回到人大。
生活或许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因为我并不确定,这个必然有着一段不平常故事的女孩,将会与我发生什么。
——————————————————————————————-
【作品介绍】
《依然·爱》系著名新锐作家代表作品,故事关于纯爱,关于北漂,关于都市人与庸碌生活的对抗。
此作品继续延续其深沉且雅致的灰色调风格,曾有读者形象地把它比作那个绝望的旋律——《黑色星期天》,绝望,但是美丽。北京大学文学与出版专业研究人士宋霜女士这样形容,她说,通篇文字,像一幅灰暗色调的油画,其中绽放着明艳的玫瑰。说,恰恰是如此,于绝望之中走出来的爱情,才弥足珍贵。某书评人评述说,没有看过这本书的,千万不要认定自己已完全了解爱情。透过坚硬的笔触,我看到的爱情,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反抗,更是一种不渝的信仰。
确实,这本书描述的,便是于绝望中走出来的绝美的爱情,给人展示的是,爱情鲜为人知的另一个层面。
这是一部描述混迹在大都市边缘的白领男,在物质气息浓厚的当下,固执地追逐单纯爱情的故事。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