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日记:财富随笔:后 院 的 金 币…… – 分享日记

网络日记:财富随笔:后 院 的 金 币……

读到一则小故事《后院的金币》又让我想起我的两位忘年之交的老朋友。

一位是初中上学的时候就重病致残,而现在却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王志冲先生,另一位是曾经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高材生,如今却过着十分窘迫生活的吴玉多(化名)先生。两位先生反差之大的人生境遇经常在我的思绪中浮现,我也曾经给许多的朋友讲过对比度如此强烈的故事。

吴玉多原先不在上海生活,1936年出生于江苏泰州,上世纪50年代考进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大学期间曾被打成右派,从此开始了他梦魇般的人生。我是1995年左右的冬天认识吴先生的,认识他是在淮海路华山路口的美美百货门口。那天傍晚的时候,天很冷,吴先生穿着很单薄,脚上穿一双已经很破旧的运动鞋,侧面已经开裂,他在美美百货门口的的书报摊上看一份英文报纸,书报摊老板正在跟他光火:“你看这么长时间了,到底买不买?”吴先生有些无奈地把报纸还给摊主。我正好也想买两本杂志,见这位老先生要看英文报纸,却没买,于是就替他付了钱,把那张英文报纸递给了老先生,老先生只是淡淡的一笑没再多的表情。我故意跟他聊了几句,才知道老先生有个儿子在上海打工,但儿子不管他,他几乎是在上海流浪,没有住所,没有工作,有时候到儿子所在的工地上去住一宵,混口饭什么的,其他时候差不多就是靠乞讨生活。起初我有点不大相信,然而,老先生的谈吐以及谈吐中所涉及的知识面,包括他的英语水平,至少让我有些同情他。那天我给了他50块钱,给了他我的电话,他很感激地离开了,我愣在那里很久,直到看着老先生走进前面不远的一家馄饨店。

王志冲先生是我从电视里认识的,王老师也是1936年出生的,初中没毕业13岁左右就生了一场大病,从此他四肢僵硬,一直卧床不起。这对他当时还是个少年来说,打击太大了。后来,王老师自学外语,学了英语、西班牙语和俄语,先后翻译出版了数百万字的著作,大家熟悉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王老师的译著。

可是,我认识的吴老先生,本身就是著名外国语大学的高材生,只是由于岁月的一时挫折,就一蹶不振,浪荡生活了一辈子。后来,我跟吴先生相处很深,我知道他那时候所受到的打击的确很大,他生活的经历也的确很坎坷。可最关键的是他有些好高骛远,大事干不着,小事又不愿干,哪怕是为生活所迫,他也不愿意去为人家做点小翻译之类的活儿,体力劳动他更不愿意干了。我曾启发他是不是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一本书,或者做点翻译等等,他总是说老了,不折腾了。我也早就给他讲过王志冲先生的故事,他觉得这是各人的命。

我认识王志冲先生比认识吴先生还要早,那是1990年左右,电视里介绍王老师的事迹,我很受感动。本来王老师年幼就身残志坚,自学外语正成材,文革前就已经有翻译作品发表、出版,可是文革的来临又一次打击了王老师的命运,没有了翻译,没有了文学,身体重残的王老师曾经跟正常人一起进入了社会,参加了社会工作。文革后的王老师,好时光又一次赋予了他更多的人生机会,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外,王老师还翻译、创作了六十多本书数百万字的作品。

那个让我想起这两位老先生的故事《后院的金币》讲的是一位开罗人做梦说:“想发财的话,就到波斯的伊斯法罕去,那里有很多金币。”于是,这位开罗人就穿过阿拉伯半岛,经波斯湾,攀上扎格罗斯山,历经艰难险阻来到了那“山颠之城”伊斯法罕。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当地兵荒马乱,连他随身带的盘缠也被土匪抢个精光。后来是一位当地人救了他,当地人问他:你干吗那么远从那么富裕的城市到这个鸟都不生蛋的伊斯法罕来?开罗人说是梦见这里有金子,当地人哈哈大笑说:“你太天真了,我还经常梦见开罗有座房子,房子后面有七棵无花果树和一个日晷,日晷旁边有个水池,水池底下藏着好多金币呢。回开罗去吧,别做白日梦了。”于是,开罗人衣杉褴褛地又回到开罗。回开罗后没多久,他就变成开罗最有钱的人了,原来那位伊斯法罕人说的“七棵无花果树和一个日晷”就在他家后院,日晷旁边正好有一个水池,当他挖开水池的时候,真的发现那水池下面有成千上万的金币。开罗人本以为白去了一趟伊斯法罕,谁知道他若是不去伊斯法罕的话,也许他永远也不可能发现自家后院的金币。

其实,任何梦想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梦想也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执著的追求才能实现的。开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那位伊斯法罕人却不敢相信自己的梦想,没有行动的勇气,只能是一无所获。我的两位忘年之交的朋友又何尚不是呢。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