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日记:上海马路的前世今生ZT……
又一本上海书系面世啦!恭喜两位博友!以下图文介绍转载自辞海书房,关于这本书更多的精彩介绍请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90a75c0100aabn.html
《叩街问巷——上海马路的前世今生》序
淳子
脚下是黑海,希腊人的灯塔,意大利工匠的城堡。
下雨了。哪儿也去不了了。
坐在窗前读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颓败的喷泉,摇摇欲坠的老宅邸,废弃的百年煤气厂,清真寺剥落的古墙,被常青藤和梧桐树遮避的旧木屋,这些都是偶然性的美。但若想在废墟中发现城市的灵魂,你就得踏上布满历史偶然性的迷宫长径。
第二天,一杯土耳其红茶以后,我坐上了回伊斯坦布尔的轮渡。
站在甲板上,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天空,譬如中国画的大泼墨,这一笔,那一笔,五彩斑斓,亦有工笔的线条勾勒,颇有乾隆年间钱大昕的意味,楷法写枝干,行草写花叶。
(一毛摄)
在上海,海鸥饭店的窗前,也曾见到过这样的图案,轮船,烟囱,屋顶,天际线,拖长的汽笛里,有跌宕萧索的深挚。
坐上有轨电车,去王宫附近的一个浴场。路灯亮了起来,雨很细,很密,悄无声息,是上海春天毛毛雨的样子。蜿蜒的轨道,爬行在鹅卵石路上,譬如两条游走的水蛇。想起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乘2路有轨电车去八仙桥,去有外廊的金陵路的光景。
进得罗马式的大型公共浴场,满眼都是石头,石头的柱子,石头天穹,石头的雕塑,石头的镂花护窗,有一种大教堂的辉宏壮观和庄严神圣。
著名画家安格尔在87岁的时候画了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作品《土尔其浴室》,成千上万人的男女,在撒满鲜花的浴池里杯盏交错,尽情享乐。他这个年纪,抽烟的欲望还是有的。
浴场中间,一个巨型的石头圣坛上,铺开波斯线毯,躺在温暖的石头上,我阅读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对我们这些看见城里最后一批宅邸、破木屋彻底焚毁的人而言,我们从中取得的感受根植于某种心灵的疼痛。我们的文化和文明,在我们急于画虎类犬地模仿西方城市时突然毁灭,我们感到内疚、失落、嫉妒,还有愤怒。
一位吉扑赛女人走过来,头发黑得如同没有星星的午夜,丰腴身姿令人想起牧场里的奶牛。她从水桶舀了一瓢沐浴露洒在我的身上,草草的,算是洗完了,没有表情,也不说话,牵了我的手,来到一个莲花池边。她坐在池边的台阶上,松开了我的头发,在洗发水的泡沫里揉捏着发丝。她突然温柔起来,梳子象蜘蛛在网丝里滑动,泡沫和着清凌凌的水顺着我的脖子、我的背脊流淌下来,我就那样的把头靠在这个女人的膝盖上。我分身了,我回到了童年,冬日的下午,母亲与保姆在卫生间生上炉子,把一壶一壶的热水倒进浴缸,我躺在那里,阳光一圈一圈的,照在乳黄色的水门汀上。
根据本雅明的说法,外人看一座城市,感兴趣的是异国情调或美景。而对一个把故乡当异乡的人来说,却始终掺杂着参差对照的回忆。这种回忆里总有一种优美的忧伤的气质。
(一毛摄)
(一毛摄)
1996年,春节,下雪了,我从国外回来,站在曾经每天都要经过的街角,我迷路了。与姐姐一起洗澡的地方,买光明牌三色冰砖的地方,吃罗宋汤的地方,集体消失了。我像一个忘记带钥匙的小孩,站在自家的门口,不知所措。我突然意识到,我的个人的历史是隐匿在这个城市的皱折里的,它在,我在。那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我在列车上,温暖的草垛,温暖的阳光,列车驶过一棵大树,大树背后,木制的百叶窗,我认出那是我家的窗口。我大叫,停下,停下,我要下去。可是我的呼喊是没有声音的。梦里,我泪留满面。
(一毛摄)
1944年,张爱玲上街买菜。街道,空气,味道,骑自行车的小孩,篮子里的青菜和豆腐,她竟是喜欢的!生活在高压下的平民百姓,也只有这些小小的圆满了。
在张爱玲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作家很少有人如张爱玲这般钟情上海,自觉的使用上海经验进行写作。倒是白先勇、施叔青、李欧梵、李碧华等一批作家,前赴后继,在异地奋力的书写着上海。晚年的张爱玲,出版的最后一本小说《同学少年都不贱》,也还是上海故事。她是还没有离开就已经想念的了。
这些年,上海的一些作家譬如《青鸟》里的孩子,醒转来,发现天堂却原来就是自家的后院,悔不迭的,用碎片的方式,荒腔野板的开始了上海主题的拼贴和复制。上海咖啡,上海里弄,上海老歌,上海老电影,上海女人,上海男人……上海成为一个巨型的时尚标签,一个移动的盛宴,一个不散的怀旧的派对。
(一毛摄)
周林拿着一张上海地图,行走在上海。没有人给他指南针。公交车,自行车,地下铁,轮渡,他似乎要与地图上的每一条马路约会。他用这样的方式,抚摩上海,了解上海,挽留上海。几年过去了,他书桌前的文稿垒聚成了这本《叩街问巷——上海马路的前世今生》。这书,譬如上海老弄堂里的胡琴,曲折委婉,意味深长,又譬如外滩屋顶上的一个露台,站在那里,便懂得了上海,从1843年起,一直,一直……
从此,走在路上,脚步不觉慢下来,慢下来,等着我们的童年,等着我们的青春,等着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下雨了,很大的雨点。我象帕慕克那样,起身走向窗子,用指尖,蘸了雨水,在窗玻璃上画了一个房子,房子上面有烟囱,烟囱上面是蓝蓝的天,天空中有鸟儿在飞翔,有一个小孩子,提着一盏灯笼,在寻找来时的路。
2008年6月
本书撰文 / 周林
网名“独木成林”。经历简单,喜欢怀旧。
业余时间热衷于在上海的马路上东游西“荡”,并用文字记录马路的风情和韵律。
已在媒体发表各类文字约50万字。本书是作者的第一部文集。
本书摄影 / 一毛
上海人,职业教书,业余拍照,自20世纪90年代已开始,中断十多年后又重拾。
一个变化中的上海的旁观者。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