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日记:观《穹顶之下》……
观《穹顶之下》
从昨天下午开始,朋友圈里就被柴静的《穹顶之下》”刷屏了。103分钟56秒的片长,巨大的信息量,但几乎没有一句废话或一个多余的镜头。大量亲临现场的采访,从官员到科学家,到老人和孩子,一个个真实动人的镜头和照片,真切地让人感受到了这部纪录片思维的力量,语言的力量,传播的力量。
昨晚看着被柴静,被《穹顶之下》暴棚的微信朋友圈,我猜想着,或许又会有人出来吐槽了。果然,今天很快就有所谓的“专家”出来评论说“柴静的雾霾调查根本不专业,存在很多专业性的错误”。我倒要问问这些专家们,柴静不专业,你们专业,那你们怎么没有拿出一个让民众欢呼雀跃的专业纪录片呢?你们怎么没有用专业的技术和数据来告诉我们如何面对这该死的雾霾呢?正是柴静,一个非专业的普通记者,将雾霾问题掷地有声地重重地丢在我们的面前,正是柴静,对雾霾问题提出了最有力的质问!
其实,在没有柴静的《穹顶之下》之前,已经有一个《穹顶之下》电影大片曾在全球公演,那就是美国梦工场出品的根据著名科幻作家是史蒂芬·金的长篇小说《穹顶之下》改编的电影《穹顶之下》。电影讲述了2012过后的某一年,10月21日上午11点44分,一个巨大的透明穹顶从天而降,将美国缅因州一个叫切斯特磨坊镇的小镇罩在了底下,有些正处于穹顶边缘的人和动物被当场砸死,刚刚上天的飞机也被撞烂。穹顶宛如倒扣的玻璃鱼缸,将小镇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面对这天降横祸,镇民们分成了两派,一方努力寻找灾祸的根源,另一方却想趁机完全控制镇子。殊不知,就在小镇内部激烈斗争的时候,穹顶之外出现了更强大的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所有人的生命,不过是渺小的蝼蚁。
切斯特磨坊小镇最后几乎被彻底烧毁,数千居民几乎都被烧死毒死,一位陆军上尉Barbie和本地报纸编辑Julia还活着,他们来到穹顶的控制装置前祈求外星观察者能够放过他们。Julia与外星人中的一位女性“皮革头”联系上了。这位外星人旁边当时没有他们的同类在左右,也就免于受到来自外星人的压力。Julia重复地表达了他们是一群真实的有感觉的生物,并且也只有很短暂的一段生命时间。在与这位年少的女外星人分享了一次Julia童年惨痛的经历之后,她启发了这位外星人的慈悲之心。穹顶慢慢的升高并且消失,有毒气体驱散,小镇切斯特磨坊镇最终才得到了解放。
我不知道这两个《穹顶之下》是否有什么机缘和巧合,一个有形的“穹顶”和一个无形的“穹顶”,是那么类似、那么相象,柴静的《穹顶之下》里有这么一句话“我不是那么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而史蒂芬·金的作品里也有这么一句感人的话语:“Julia重复地表达了他们是一群真实的有感觉的生物,并且也只有很短暂的一段生命时间”。这两句不同表达的话语有着特别相似的目的——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可是我们很想幸福地活下去。史蒂芬·金电影里的那句话语感化了外星人的慈悲之心,让切斯特磨房镇的“穹顶”离去了,而柴静的话语又能感化谁呢?我们的穹顶又会在什么时候离开呢?(2015年3月1日)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