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日记:叶巷港的形成——苏州东山叶家……
叶巷港的形成——苏州东山叶家
叶巷港位于东山医院弄、潘家弄之间的一条涧的尽头,并由此延伸直通渡水港。此港原无名称,后因叶姓家族开发才得名。靠近码头的一段水道叫叶巷浜,上岸之处有块平地可以停轿、堆货并为行人休息之场地,就称叶巷浜场。叶巷港是山水倾泻而自然形成的水道。元至元年间(1335—1341),吴中叶氏第十四世孙庆二十八公因避仲兄庆十六之祸离开后山挟赀远贾,数年后仲兄之祸已息,便举家内迁,在东山前山叶巷浜附近择地定居,由此开创了吴中叶氏东山派叶巷支,庆二十八公便是叶巷支的先祖。为适宜人居和交往,叶巷支宗族弟子便将附近之涧开港挖深,拓石铺路、砌驳岸、做码头、铺浜场、凿义井,以利民居。历宋元明清,人口渐增,叶氏散居之地的山址、陆巷、纪革头、叶巷唐股村、王家泾等支系巷坊,包括前山的叶巷港、叶巷浜场、叶巷河头(码头、井场头)以及茶叶弄、古秦巷、古石巷等叶氏居住的坊巷逐渐形成规模,也引来了众多异姓人居。1930年借叶巷公井之便设叶巷救火会于公井西侧。1958年12月20日为除苍蝇、蚊虫,将叶巷滨头泥墩刨平填没,叶巷河头向前移出200余米改造成现在的银杏路。1996年原叶巷浜场两口公井被封,改为大道。
早年,叶氏先祖叶逵出任吴越国刑部侍郎,封永嘉郡,遂南迁湖州。其时洞庭两山尚属湖州管辖,叶逵因莫厘山水之胜又徙居吴郡。叶逵之后,有叶氏先人石林讳梦得(叶梦得),宋绍圣进士,观文殿大学士、户部尚书,曾多次优游于莫厘山水之间。他觉得东洞庭山地理位置独特,在茫茫太湖之中山外有山,岛中有岛,湖内有湖,起到了孤立地理单元的作用。难怪靖康之难金兵南下时,不少达官显贵纷纷定居东山,成为东山之先民。叶梦得对东山偏爱,致使其子叶桯定居东山。叶桯,字叔轸,官历临安通判,永州太守,中奉大夫。娶金氏,有叶节、叶箕、叶筠3子,分别居住在后山山址、陆巷、纪革头等地。他们开河打井,依岩架栋,占野分圃,铺路架桥,设肆置铺,立宗祠,凑为圜。其时东山尚以种植林果为主,尤重蚕桑,凡未满15岁之女孩均习育蚕,春三四月间为蚕月,户户闭门而不往来。然苦于地狭民稠,耕耨而不得食,才有人挟赀远贾。吴中叶氏第十四世孙庆二十八公开创了叶氏商贾之风,至明代山人经商已成习俗。明初,东山人叶嘉善在苏州城里开布设店,以居积富。明代中期,东山叶某经商于大梁,后“买布入陕换褐”,旋又南下贩药,贸易3载,货盈数千。也有短途往返松江贩布。东山本地很少产布,棉布是从苏松各地采购。康熙年间有位叶湘,挟千金以市布,还专门买了一条船往返苏松。另有一位叫叶婴晖,也到松江贩布。当时商人们于五更之时便从松江收布千匹运到苏州阊门批发,每匹大约可赚50文,千匹布一个早晨就可赚50两,这就是所谓鸡鸣市。到清代后期,东山叶氏家族已十分兴盛。以叶翰甫一族为代表的,出现了祖孙3代授封荣禄大夫的家庭;世居东山古秦巷文蔚堂的叶家绵(1805—1883),号静专,太学生,候选州同,诰封荣禄大夫。妻席氏,诰封一品夫人。其父传福,字孔皆,号耐庵,诰赠荣禄大夫,从一品妻万氏赠一品夫人。其子叶翰甫(1845—1917),名懋鎏,又名祥鎏,号伟成,太学生,花翎五品衔,光禄署,诰封荣禄大夫,三品衔,户部郎中加三级。童年时代的叶翰甫就读于东山仰云书屋,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占东山,仰云书屋被毁,叶翰甫弃学从商。叶翰甫是比较典型的儒商,天赋强固,喜读书且又领悟敏捷。光绪年间在江淮一带以经营盐运为主,又有钱庄典业,曾多次参与江淮赈饥。在家乡,他倡修东山主要通道殿泾港路,捐地兴建东山码头,捐巨资建上海东山会馆及三善堂。他关心学子成长,时常帮助族内失学儿童入学。他创办叶氏义庄,还倡修宗谱。1920年其子叶铁生及族侄昭鉴、咏霓等为继承翰甫遗志,在东山务本义庄创办了私立叶氏务本小学校,以翰甫创立的“君子务本,本立道生”之家训为校训,勉励学子要自立、上进。抗战时期,务本同学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有的参军去前线抗敌。
叶氏在东山是久盛不衰的望族。明成化五年(1469),叶祚(字应福)考中进士,曾任福建右参议,兵部车驾清吏司之事。还有叶廉、叶汉、叶盛、叶绅、叶缛、叶初春、叶重弟、叶重华、叶绍袁、叶有声等分别出任明廷知县以上官员。清代叶氏进士有:叶灼棠,字函公,顺治十年(1653)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兴泉兵备副使;叶申,字应时,号鉴庵,乾隆七年(1742)进士,曾任刑部主事。还有叶咏霓、叶子循、叶映榴、叶勇时、叶方蔼、叶淳进、叶弘缓、叶璇、叶绍槿、叶希贤等,分别出任清廷知县以上官员。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