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小解惑:别站在父母的肩膀上去博爱……
博爱本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在一个不合适的时期落到一个不合适的人身上,却显得尤为憋屈。
小刘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大学毕业已经四五年仍未找到工作,天天窝在家里蚕食着父母,可谓是典型的“啃老族”。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动不动在外人面前说自己是如何的善良和有爱心,说实在的,我有点厌恶和无奈。之所以厌恶他,绝不是因为他说大话吹牛,更何况他也确实没吹什么牛,光512汶川大地震他就捐了五次款,前后加在一起不少于两千了,除此他还会时不时地给一些希望工程捐点款,走在大街上但凡是看到一些沿街乞讨的人,他也会主动地给这些人送上三瓜两枣的,所以他绝对是个爱心之人,并且是一个大大的博爱之人。但他的博爱却得不到我的半点敬佩。这样并不是说我这人有多么地清高和不近人情,而是他的这种慈悲和博爱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他所有用来博爱和慈善的钱皆来自于父母,父母二人皆已年过半百,靠点微薄的退休工资盘算度日,孰不知这样的博爱还到底有几分真爱?或许他连起码的孝心都没有,一个年近三十的小伙子,四肢健全,无病无碍的,父母也供他接受了高等教育,可就是这样天天呆在家里啃父母的老骨头,更为人所不齿的是他却可以用着父母这些缩衣节食的钱去做他的老好人,去换取他所谓的博爱之心,或许他在外面可以是光鲜的,但是父母和家人面前,他压根就是一个彻底的伪善者和不肖子孙。我了解他的一切,所以我无法做到和许多人一样去崇敬他,甚至连起码的尊重我也是装出来的。
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何以爱天下?一个连自己都养不活的人,何以养别人?这不但是伪善和虚伪,更是人生价值的扭曲和精神的变异。
其实,象小刘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并不少。他们拥有自己的抱负和青春激情,也有着正直的品性和博爱的胸襟,但他们唯一缺失的却是对生命本身的质问,他们急功近利一蹴而就,在付出某些东西的同时却从不问这些东西从何而来,他们手攒着父母的血汗钱在人性的裂变中挥霍着生命。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因为他们胸怀天下,但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贫穷自私的,因为他们无屑于自己的丑陋和父母的艰辛。有一些学生,父母再忙再累,回到家里连地都不会扫一个,却要口口声声地助人为乐和关心天下疾苦,令人匪夷所思,也可谓是滑稽之至。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名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小军,很早就决定暑假留在学校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义工支农活动,在得知“家中父母双双卧病在床无人照顾”的消息后,他仍然坚持了早先的计划留在了学校参加活动。一个星期后,他随着学校的其他志愿者一同踏上了支农的路途,最为巧合的是,他们这次支农的地点却是小军的家乡,当学校团委老师带着小军一起来到他的家中时,父母都已经瘦弱得惊人,摆在桌上的菜全都可以闻出酸臭味,地上到处都是鸡屎和撒落的谷粒。小军哭了,团委老师也哭了。老师指着躺在竹床上的父亲用内疚的眼神问小军:“你知道他们已经生病了吗?”小军低着头:“知道!”“那你为什么还要参加学校的活动?难道要帮别人才算义工和志愿者吗?”老师变得有些愤怒。“如果这次支农选择的不是你老家?那么是不是还要让其他的义工去帮助你这样一个在其他地方做义工的家?”
这个故事发生在07年湖北的一个农村,大学生小军的这种做法到底是对是错?它透视着某些年轻群体一个怎样的心态?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行为到底值不值得提倡?在每一个人博爱献出爱心的同时,需不需要问下现实的自己?一个连自己家都不爱的人,他的爱心到底有几分可信度?这些问题都是我在思索的问题,但似乎有点尴尬。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提倡博爱,但前提是要爱自己和身边的人;我崇尚舍小家顾大家,但若小家没了,大家再好,这种高尚对社会和其他人也是一种拖累,甚至难免有几份矫情;我也感动社会上所有的爱心,但前提是这份爱心要真正来自于自己,万不可站在父母和其他人的身上去博爱。总之,凡事要量力而行,万爱孝为先,博爱要博爱得真诚和干净,博爱应该从自己最起码的付出开始,更应该从爱自己的父母和身边人开始!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