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情感故事:海归儿子啃老10余年:高学历啃老,多少家庭的难言之痛?…… – 分享日记

夫妻情感故事:海归儿子啃老10余年:高学历啃老,多少家庭的难言之痛?……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新闻:

7月14日,江苏南京民警接到报警称,有男子持刀要砍父亲。

父亲王某称,儿子从英国留学回来,十多年一直不找工作,两人常为此吵架。

王某一气之下将给儿子买的轿车卖掉,儿子得知后怒砸父亲的车。

王某怒火中烧,将儿子家砸得一片狼藉。儿子又要砸父亲家,还称要砍死父亲。

网友纷纷留言评论:

不愁吃不愁喝的,上班干啥?这么大脾气,去哪上班能消停?搁自己家嚯嚯得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小时候不教,现在已经晚了!

这就是父母培养出来的巨婴,啃老族。父母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吧,当初送去英国留学归来是海龟还是海草,明显只是一颗啃老,不知感恩的海草而已!

年纪轻轻一直不工作还过的人模人样的,老父亲还给他买车买房,养他几十年白养了。

国家对于啃老族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和职业技能培训班,要不然这些人可能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这里说句实话,海归这个词越来越尴尬了,有钱的去留洋,有学识的去留洋,国内私立学校无法高考出口转内销去留洋的,这回来了都可以叫海归,但这些类别里有学识去留洋的应该是占最少数!随着全球化和国内教育的发展,海归将不再是一个高门槛的金钥匙,有可能还会臭。

家里有吃有喝,不工作都有小车开,有楼房住,要工作了干嘛?出去工作还得受气,在家里父母都是软柿子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甚至一言不合砍杀都无罪。我只能说家庭父母纵容是最大的因。[二哈]

用钱说话的溺爱后遗症……这就是忽略教育的结果吧[摊手][摊手][摊手]

巨婴啃老,反思:培养独立能力、必须从娃娃抓起。首先得自己养活自己,其次才是更高层面的发展。

网友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

我一位朋友的侄子——兆,2008年大学毕业。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决定考研。考研无果后,整天窝在家里不肯出门。父母不忍看其颓废,花钱送他去了澳大利亚留学。

朋友告诉我,她这个海归侄子,从澳大利亚“学成回国”至今,总共只出去工作过两次,而且没有一次时间超过半年。

另外,他还多次以创业为名,先后向父母索要创业资金达一百多万。然而,他所谓创业的真相就是,“租一套房子,约上几个同等的废物,继续正大光明地耗费着自己的青春和父母的钱财”。

也就是说,他们绝大多数人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父母和家庭给予了他们太多的退路,他们习惯了过养尊处优的好日子,从而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

他们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脾气暴躁,样样追求名牌,在外活得人模狗样。

而他们当初所谓的考研和海外留学,只不过是为自己找了一个看似光鲜且正大光明的的理由,拖延一下自己走上社会的时间罢了。

放眼放去,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种高学历的巨婴并不少见。

网上有一则谜语,特别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他们的生活状态。说他们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有网友调侃:“儿子是海归,不敌一乌龟”。一句简单的调侃,却是字字带血。

其实,某些高学历巨婴们的啃老之路和策略,往往都是相似的。

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娇生惯养中长大,从小学一路混到大学毕业,大学毕业后,又在不断地以考研和所谓的出国留学,掩饰自己的懒惰,和内心对于工作就业的恐惧……年复一年地像个寄生虫一样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啃噬着父母的老骨头。

其实在中国,啃老已成为无数家庭的难言之痛。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中国至少有30%的年轻人要靠“啃老”过活,65%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

有道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有多少家庭原本夫妻恩爱,父母安康,上慈下孝,却因为家有巨婴啃老儿把日子过成了一地鸡毛?甚至抬不起头、家破人亡!

某些高学历巨婴之所以会认真读书,只不过是为了满足家人的期待,找了一种最顺理成章的方式去成长。

他们虽然拥有高学历,但却没有自己的人生追求。而中国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一边被啃老一边被嫌弃!

他们宁愿自己吃尽世间的苦,也不愿意让孩子受半点委屈。他们总是反复无原则无底线地,为孩子提供各种经济援助。使得孩子从小就依赖父母惯了,并且养成了好逸恶劳、坐享其成的恶习。

更为严重的是,在父母经年累月的保驾护航之下,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以及行动力,都会明显低于其他同龄人。甚至,他们终其一生都只能是父母的附属品,无法成为一个独立自尊的成年人。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