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狂欢背后的反思……
圣诞节还没到,我已经提前感受到圣诞的气氛了,昨天去买蛋糕就听到广播里一次又一次地播着“jingle bells,jinglee bells……”,回到家上淘宝网,发现红彤彤的一片,其他网站也同样如此,标题都差不多“圣诞节秒杀”,仿佛大家都在等待着“圣诞节”的狂欢。
洋节日大火,大多是因为比较好活动(action),第二比较积极(active),更重要的特点可能是趣味,西方的节日叫festival,不仅有节日之意,还有游戏spiel,戏剧schauspiel之意(spiel,schauspiel是德语)。
其实我对“圣诞节”是没有什么特别感觉的。如今,圣诞节在中国火的一塌糊涂,中国人早已忘记了圣诞节是舶来品,过得跟自家的没区别。好在中国人不像韩国人那样,见着某个节日不错就去申请国家专利。不过,我觉得,大家要对“圣诞节”的热情需要降温。
首先,圣诞节是商家的狂欢,消费者不知不觉地上套。
“圣诞节”在中国大受追捧,就跟“情人节”大受追捧一样,这都离不开商家的推波助澜。在商场里,市场策划部天天的工作就是琢磨着找什么噱头刺激顾客的神经呢。原则上就是:就算没节日都要整出个节日,别人的节日作为自己的节日,小节日搞成隆重的大节日。趁着节日搞特价,搞秒杀,搞促销、搞礼品价,最后商场、餐厅、超市、物流、厂家,赚得盘满体满。
圣诞节其实是商家们的狂欢,消费者激动得掏出了钱,剩下的是不断寄来的信用卡账单,到那时候,就该是懊恼的时候了。消费者再精明哪有商家精明啊,表面是大促销,结果却买回一大堆不需要的东西。
其次,圣诞节太火,有些喧宾夺主。
我们去参加别人的婚礼,女宾要打扮,但不能打扮得太过,否则就有喧宾夺主的嫌疑。
同样,如今圣诞节如此火,就连小孩都嚷着要圣诞袜子里的礼物,却对传统的节日比如“过年”没什么感觉。可谓是一种悲哀。
第三,中国有太多的传统节日需要得到传承。
诸多的传统节日,特别是“清明节”,如今得到政府的支持设立公假,我觉得这点就特别好。缅怀故人,珍惜眼前人。这是体现人性的节日。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重阳节登高赏菊,过年自然是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走亲访友、逛庙会……这些其实也很有意思的,这些是需要我们好好传承的。
第四,圣诞节跟欧美的宗教文化息息相关,我们过的是形式节日。
圣诞节是源于基督教,圣诞节之所以被欧美人如此重视,是因为基督教是他们的信仰,而信仰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在中国,有的人有信仰,有的人没有信仰,有的人信佛教或者道教等等。信仰截然不同,却过一个别人的节日,的确有点不伦不类。
假如我们任凭商家的吹捧,陷入商家的圈套,把圣诞节当自成自己的大节日,过得是西洋的情人节,再吃麦当劳肯德基穿HM或者ZARA,没学到别人的精髓,却捡着别人的形式主义,丢失了自己原本的内涵和灵魂。
形式主义,害人。
———————————————————————————-
专栏约稿、广告、商业洽谈、出版、节目录制请加外联qq:,请在认证信息时写明事由。
读者来信至:(凡给的来信,均视为同意在公开发表,对来信有使用权)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