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爱情:婚前守贞课……
名词解释
婚前守贞:男女双方在结婚之前保持坚贞节操。
性自律:在性爱方面,遵循法度并且自加约束。
欲望: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事情缘由
从今年秋季新学年起,云南大、中学校必修课“三生教育”将贯穿一项重要内容——即“生命、爱与性的真相”。在课本中直接提出“婚前守贞”,并且以对话的方式直接涉及性冲动等问题。
正文
每次教育改革,都会振奋人心好一阵子。大家满怀期待着,希望不合理的教育现状从而得到合理的改善。时间证明一切,事实胜于雄辩——改革效果毫不明显,反倒其次;甚至衍生出更为纷繁复杂、更为不知所谓的教育问题。教育部门莫名其妙的心血来潮,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带来了只是无关痛痒的心理骚动。
众所周知: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是新课改重点。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云南开设“三生教育”这门必修课,教材是来自美国爱家协会的《今生无悔》。首先教材的选择,就是不伦不类的胡乱拿来!
同样性教育,东西方在教育理念上存有不小差异。譬如说,小孩子问自己的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呢?”中国父母会王顾左右而言他:“你是从垃圾堆捡回来的。”而西方父母会从精子+卵子的如何结合说起,以科学角度阐述怎样才能造人成功。外国孩子自小就接受性教育,类似课程是很好的补充以及延续。
反观中国教育,“性”始终是敏感的字眼。家庭教育姑且不谈,学校教育(尤其小学教育)更是隐晦的辞藻。所谓的“生理健康”,几乎避重就轻地单从心理方面侃侃而谈。很多时候:你越是刻意隐瞒,越能引起本能的好奇;越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越想尝试当中的滋味。当然,赤裸裸的宣扬不是科普的办法。
个人意见:循序渐进,是心理(生理)接受的最好方式。云南教育部门完全跳过小学阶段,直接从中学以及大学开始倡导学生“性自律”——这本身就是败笔之处。缺少必要的环节链接,心理断层的问题岂容忽视?教育并不是来制造问题的,而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婚前守贞”为必修课,未见其功、先见其害。
关于《婚前守贞》的学生用书中,有不少面对诱惑时巧妙拒绝的回答:
“这很安全,我有安全套。”回应:你要我拿我的未来和那个安全套打赌?
“如果你爱我,你就会答应我。”回应:如果你爱我,你就不会要我放弃我所珍惜的贞节。
“你是我唯一想献身的人。”回应:好!如果我是你唯一的人,那么你可以等到我们结婚以后。
通过必修课来宣扬“婚前守贞”,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虽然学生未必真心诚意地引为信条,至少能够让她们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爱护自己——这也许就是,这门必修课最能达到的教学目的了。可是,回念细想:“婚前守贞”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否暗示着“性自律”已经来到濒临崩溃的危险边缘?
但愿:婚前守贞课,不是“性自律”最后的遮羞布!
另:我真想去听听这类必修课。老师是照本宣科、点到为止呢?还是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诚意推荐:
凝望西西里 意乱情迷的旧时光(2)
凝望西西里 意乱情迷的旧时光(完结篇)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