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涩小恋爱:有缘份,才会有真爱…… – 分享日记

青涩小恋爱:有缘份,才会有真爱……

不管别人信不信,我却相信这世界上确有缘份。“百年修得共船渡,千年修得夫妻和”似乎说得过于玄妙,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却是人人都能接受的观念。试想50亿人的大千世界,人与人相逢的概率不过是50亿分之一,分数的上面是1,下面却是5再加上10个0,可以称作天文数字了,但几乎每天都传来这样的新闻,二个人竟会在世界的某一个地方邂逅相遇,甚至相恋相爱,让人不得不相信缘份的存在。

缘份是一种神异,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地可以感受到。缘份通过机会来实现。没有缘份决然没有机会。有了机会却不一定有缘份,“擦肩而过”的叹惜时有所闻。但有缘份注定有机会,今天没有,明天还没有,但恰恰在某一天机会悄然而至,缘份便真实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有些事情来得是那么的突然,变化也是那么的出乎意外,若非亲身经历简直难以相信,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却正是缘份的必然,缘份就这样让人大跌眼镜。

那是在大学毕业离校的前一年,由于“文革”的原因,到了读书五年的期限,毕业却遥遥无期。极大多数的学生似乎都已厌倦了“斗批改”,“逍遥派”便成了多数人的选择。有的“自动”放假回了家,有的更是抓住有限的在校时间,悄悄地谈起了恋爱,提前酝酿着人生的大事。我们这一群年龄偏小一点的,或者称为成熟得迟的,便把大部分时间化在省城风景区游转中,似乎要补偿一下五年中对山水的疏远。白天转悠,晚上则在灯光下闲聊,海阔天空,漫无边际。不知为什么,那一天竟然聊到了同学的恋爱。一个寝室五个人,一位返乡,剩下的四个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捷足先登,和同系一年级的一位女生已经出双入对,恋爱关系基本公开。一位年长的,因为在入学之初就给女生传纸条,女生的奚落使甚至在四年以后依然一蹶不振。还有一位,绰号叫“五四青年”,听这名字就觉得他风度翩翩,年龄也大我们三、四岁,谈婚论嫁正当其时,但他患有“恐女病”:平日里能说会道,言谈不乏风趣,但一到女生面前就发了绀,半晌说不出个所以然。剩下的一个是我,完全是少不更事,一脸的书呆子气,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对于谈恋爱多少看得简单,和一个高中同学闲扯了半天,就以为婚姻大事就此搞定。面对二位“成功人士”,一位有经验的前辈,“五四青年”吞吞吐吐地发出了“求援信号”。因为是同窗好友,要说帮忙自然义不容辞,只是不知从何帮起。我们三个人相视片刻,就坚持先要他“坦白从宽”,讲出他的意中人来。这位先生确实也怕难为情得可以,不肯说出名字,只说对她的印象,听着他期期艾艾的讲述,我们不约而同地一齐猜到了她。

其实我和她并不熟悉,说真格儿的,连一次正面接触也不曾有过。她们入学的时候,正赶上我们结束了烈日下的军训,打起背包开赴农村“社教”的第一线。直到“文革”开始的1966年5月,我们才回到阔别八个月的学校。因为年级不同,平时也不问不顾,只有在大教室晚自修时才能见到那些学弟学妹的身影。或许真有缘份的存在,初次见到她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身俭朴的打扮,一脸清纯的微笑,文静而不拘泥,大方而不张狂。虽是都市女孩,却没有拒人千里的骄矜,自以为是的做作,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透漏出率真和善良,让人感到清新和融洽,顺眼而易于亲近。其实那种感觉就是我心底的追求和期望,有人说叫意气相投,也有人说那是顾影自怜,甚至有人说那是人的自恋,但不管怎么说,那就是我心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有缘和她多次相遇,其实也很简单,基本上每个星期我都要进城去看父亲,而她也是每个星期回家回校,就在学校到三路车站那条近二公里的大路上,相向而行,邂逅相遇,相对一笑,各自东西,虽然从不搭一句话,但彼此却多少留下了渐渐加深的印象,至少在涌进流出教学楼的人群中,我都能一眼望见她。但我却从未有过亲近她的非分之想,她只是我心目中一个投缘认可的好女孩。倒不是人们所说的“齐大非偶”,怕城市姑娘瞧不起水乡小镇的“乡巴佬”;也不是缺乏勇气,生性木呐的我却相信事在人为。惟一的原因就是我满脑子的书呆子气,顾炎武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骗得我晕头转向,被称为“象牙之塔”又为我这个书虫创造了环境,心中除书已无他。读书读出了满肚子的不合时宜,心中常有古怪的想法,“大丈夫惟恐事业未成,何患无妻乎”是一种,“学校不是恋爱的地方,同学不是恋爱的对象”又是一种,那些传纸条、受奚落的仁兄固然是前车之鉴,恋爱未成失去友谊留下疮疤更是我的恐怕,自然而然形成了不敢稍越雷池半步的规矩。同学因此戏称我“钓翁”,讥讽我“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实在冤者枉也。在男女不成比例的大学里,不善交际的平庸我辈只能作一个袖手旁观的烟波钓徒,舍此宁有良策?

其实“钓翁”未必能稳坐,袖手旁观也只是一厢情愿,这不,“五四青年”伸手求援,作为同室好友岂能坐视?三个人搜肠挖肚地苦费心机,更为他的“怯阵”大伤脑筋。这时的我忽然想到后天的一场演出,何不借机创造一个初次接触的机会?建议得到了一致通过,但“五四青年”却怕碰钉子,迟迟不敢答应去送票。我们“逼”了他好一阵子,越“逼”他越怕,露出一副可怜兮兮“的狼狈神态。我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勇气,一反“稳坐钓鱼船”的常态,大言不惭地拍下了胸脯。其他三人还将信将疑,我却满有信心:“没问题DD我心中有数”,因为我相信我的感觉。“五四青年”还是放不下那颗惶恐的心,还要我陪他一起参加这场“破冰”之行。

票,自然顺利送到,初次的约会却演出了戏剧性的一幕。为了不着痕迹,也为了谈话方便,在我和“五四青年”之间留下了她的座位,制造一个她和“五四青年”偶然相遇的假象。但她到来时却一定要我挪个位子,自己坐到了我的边上。整场演出中,她也只和我交谈,仿佛根本没有觉察到“五四青年”的存在。“五四青年”的心中自然感到失落,我心里也叫苦不迭,连戏也没认真看。事后我才知道,关注我们的不仅有这次约会的“策划者”,还有关心我的同学们。因为“保密”的协定,许多同学都不明就里,误以为我在抓紧不多的时间,发动最后的“冲剌”。第二天,当我走教室的时候,我立即感受到了异常的目光,一位女同学还把我拉到教室外,神秘兮兮地问起了昨天的“戏”,半开玩笑地问起什么时候找到了她。此时的我确也尴尬,既不能公开“五四青年”的秘密,也不能无中生有地拉上我和她,连连声称“纯属偶然”,为了使她相信,连“我已经有了对象”的话也搬出来了。这一招果然见效,那位女同学将信将疑,说了一句“要请我们吃糖”才放我过场。但我的心情并不因此而宽松,至少因为我的逞能和好事,给她带来了闲话和压力,我心中暗暗觉得对不起她。但我却没有勇气去面对她,因为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说明真相吧,我不知道她会怎样看待我,至少我是利用了她对我的信任,而且如果真有那么一种信任的话,岂不是一种无情的践踏?不说清楚吧,难免此刻的尴尬,至少在尚未离校的日子里,终日伴随我将是难泯的歉疚和不安,或许将会持续到永远。

就在这矛盾的煎熬中,我的生活中又出现了新的波澜。我自称“已经有了”的那个对象因为从小订了娃娃亲,家中不同意我们继续交往。年底的某一天,我收到了“不再来往”的通知(因为事出突然,理由也并不那么充分,在我眼里不过是单方面决定的通知),我的自尊心无疑受到了猛烈的打击。“尊重您的决定”是我的回复,“同学不是恋爱的对象”的论调再度在我心底回响。我懊恼,我苦闷,终日郁郁寡欢。我反省,我思索,寻找着事情发生的原委。我从小就相信命运,相信佛家的冤冤相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的古语如钟声在我心中回荡,命运如此捉弄人,定然是惩罚我有意无意犯下的过错。反省到了豁然开朗的地步,惩罚已不再惧怕,痛苦也不怕雪上加霜,相反的,我倒怀着“迟报不如早报,与其悔恨终生不如剧痛一时”的心情,迎接报复的早日来到。“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对自己说,无情的打击或许能让我清醒,能让我省悟。尽管我会带着沉重的包袱离开学校,但总不至于遗憾、歉疚到永远。我暗暗下定了决心,作好了最坏的打算,不管有什么样的后果,我都要向她说清楚。

那是个浓云密布的夜晚,忐忑不安的心情陪伴我走向约会的地点,一路上我想了很多,既有赎罪的忏悔,更有迎接暴风雨的准备。但到见了她,我的心反而平静了,我觉得只有原原本本地说明事情的原委,坦坦荡荡剖析自己的心态,才是真心实意的道歉。因为我是出于一番好意酿成了对她的伤害,只有真诚才能稍减她的愤怒。就象基督教徒向上帝的忏悔,讲完了自己的过失,讲完了迟迟没有道歉的原委,心头才觉得稍稍轻松一点。我静静地等待着暴风雨的到来,等着她的指责,甚至是一顿臭骂。可是我等来的却是沉默,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默,在这乌云重重的夜晚,这沉默更显得沉重而压抑,我心中觉得一阵阵难以名状的痛楚。这时的我显然已经手足无措,话也颠三倒四地说不清楚。也许是在平息心中的怨愤,也许是不让我过于难堪,过了好一阵子,她才幽幽地说出一句:“我不怪你,我只怨自己太相信别人”。话说得十分平静,对我来说却如同惊雷,因为她击中了我的要害,是我滥用了她的信任,把这种难得的信任当成了伤害她的利器,毁坏了她对友谊和真诚的美好期盼。尽管她没有责怪我,我却因此而无地自容。因为我的轻率、我的逞能,满足的是一时的虚荣,带来的是她对心中美好的破坏,看淡的是整个世界,留下的是难言的心灵创伤。俗谚:“打人莫打脸,伤人莫伤心”,我的过错可谓罪莫大焉,我的道歉只不过是隔靴搔痒,只剩下了虚伪的表面。沉默又一次来到我们中间。沉默不是无话可说,沉默只是一种不知从何说起的无奈,沉默中我们想了很多,却又找不到一条沟通彼此的渠道,沉默延续着,但谁也没动身离开,因为<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