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小故事:政府免费为平民英雄修墓……
邓俊成回归故里长眠四会大旺达仙福墓园,当地村民向时报记者讲述他的成长故事
昨日中午12点整,在四会大旺一个寂寥的墓园里,一个月前曾留给佛山人无数感动的公交司机邓俊成,终于重返故里,入土为安,长眠于故乡的青山绿水之中。从南海殡仪馆到四会大旺,一路上雷雨交加,妻儿父母、兄弟姐妹、生前同事,还有一直关注着英雄生前身后事的时报记者陪邓俊成走完了最后一段路。
在墓地前,邓俊成的家人及村里的乡亲向他作最后的告别。公交司机浴血斗歹徒
凄风冷雨,妻儿平静面对
清晨7点钟,天色朦胧,细雨如丝,南海殡仪馆一片凄清,邓俊成的亲人和朋友们再次静悄悄地聚在了门前的广场上,他们要带平民英雄邓俊成回家。签字、领骨灰、装车,一切都静悄悄地进行着,8点整,黄惠婵抱着丈夫的骨灰坐上了回四会老家的车。
车窗外,雨越下越大,8点45分,车子行至南海狮山收费站,如丝细雨终于化为狂风暴雨,倾盆而下。暴雨疯狂地击打着车窗,车厢内却一片静默,黄惠婵静静地抚摩着丈夫的骨灰盒,昔日欲绝的悲痛化为一缕温情,一个月的时间,伤口虽未抚平,但这个美丽的女人显然坚强了许多,车内只有孩子偶尔的啜泣声让人揪心。
在天昏地暗的雨幕中,车子艰难前行。到达广三高速出口时,公交车上被偷手机的莫先生,早早地在路旁等候着,一把黑色雨伞,在狂风暴雨中被吹得东倒西歪。跳上车,莫先生说,他一大早就从三水金本赶到这里等着,他要送英雄最后一程。
歌声悠扬,英雄远走天堂
9点半,车子到达了邓俊成的老家―――四会市大旺古塘村。北江边上的这个小村落静悄悄地迎接“英雄儿子”的归来。可是村里却有个不能更改的风俗:在外边去世的村人是不能进村内超度、祭祀的,灵堂也就不能设在村内。家人也不愿意违背这个祖宗留下来的风俗,就用大棚在村口的小路旁搭起了一个简陋的灵堂,这里就成了英雄的最后一站。虽然下着雨,乡亲们还是都从家里出来了,他们要送孩子最后一程。
灵堂10多米外,就是高高的北江大堤。“俊成就是在这条江边上长大的,读书识字、打鱼开车、结婚生子。”村里一位叔叔说,希望孩子还能沿着这条江升入天堂。按照村里的规矩,家人请来了法师为俊成超度。
一个小时后,黄惠婵再次将丈夫的骨灰抱上车,车子沿着高高的北江大堤缓慢地向10多公里外的墓地驶去,那里,将是英雄最后的长眠之地。一路上,超度法师绵长的歌声顺着浩瀚的北江悠然远去,寂寥的小村落平静地送自己的“儿子”远去天堂。
墓穴普通,丰碑只铸心中
车子到达仙福墓园时,天空终于吐露一丝蔚蓝。这里是大旺的公墓,去世的村民都会安葬于此,偌大的墓园,空旷而寂寥。送行的人们依然是古塘的父老乡亲。“政府说要来人的,可是,我们想想算了,俊成本来就是个普通人,还是让他静悄悄地走吧,村里人去世都是这么安排的,俊成不过是普通村民中的一员,只不过偶尔碰到了这样一件事而已。”家属、村民不断地表达着这样的意思,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和村里人一样,普通地生活,普通地离去。
祭祀、超度、入土,所有的程序一如平常,10公里外的这块墓地也是一样,没有任何不同。不少人提出,要给邓俊成修个高高的纪念碑,“他是我们村里的骄傲。”可是最终,英雄的墓穴和所有普通墓穴一样,3米长,3米宽,“普通人总归是要回归普通的,还是不要那么张扬了。”家人的想法朴素而真挚。英雄最终和其他村人一样,长眠于故乡的青山绿水之中,唯有一点特殊:那些墓碑、那3米墓地是当地政府免费为英雄修的。“出了这么一个好孩子,乡亲们脸上有光啊!唯一能做的就是这些了。”
12点整,在亲人静默的祝福中,在法师悠扬的歌声中,英雄终于入土为安。出了墓园,英雄的长眠之地很快就淹没在大旺的青山绿水之中,而丰碑则永远铸在了人们心中。
邓俊成的成长故事
5岁开始帮盲人姑婆扫地
在这个北江堤下曾经夜不闭户,至今民风纯朴的小村,从村头走到村尾,从村里走到村外,提起古热心肠、豪爽嫉恶的平民英雄邓俊成的乳名“大头成”,人人都这样告诉记者:“‘大头成’从小到大就是一个好人。”
■童年背影
七岁为两位盲人挑水
听说记者要采访邓俊成的童年往事,邓俊成的堂叔邓广豪心头一热,眼眶便红了。邓俊成从小就非常懂得帮家里做事。七岁时,他便跟着大人到北江去挑水,来回便是3公里。大人一程歇两肩,他要歇上十多肩。而且他不仅为自家挑水,还为隔壁的两位盲人姑婆挑水。
除了挑水,邓俊成从小做的家务还有割草、喂猪和带弟妹。当时村里除了烧草,没有其他生活燃料,因此他每周六下午和周日一天都要到单程40分钟路程的山岗去割草,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结婚之后。
割草中途要过一个齐腿深的水沟,他每次把自己的一担柴草送过水沟后,还要回头帮别的孩子挑过去。
■古热心肠
两度跳进北江救溺水儿童
邓俊成就是有一副古热心肠。弟弟邓俊杰告诉记者,他记得最深的是邓俊成在古塘小学读三年级时背着家里帮同学补课。那时邓俊杰读一年级,放学时他们一般都一齐回家。有一天,邓俊杰等了很久不见哥哥出校门,原来哥哥在帮同学补课,还叫他不要告诉家里。附近蒋岸村的吴东亮回忆道,邓俊成读初中时,曾经两度跳进北江抢救被淹的儿童。
大旺交警中队民警、邓俊成高中的同学植杰兴说,邓俊成读高中时便开始爱打抱不平。他喜欢跟别人说:“有困难就告诉我。”后来邓俊成在大旺市场开鱼档谋生时,曾经五六次追抓那些抢金链的、偷自行车的歹徒。
■无私胸怀
养鱼“秘诀”助村民
“邓俊成在世的时候,我的鱼不愁卖不掉。不管市场情况如何,
他都能帮我把鱼推销掉。”这是邓达英的一番心里话。
邓达英是古塘村隔冲自然村的养鱼专业户。他说,邓俊成开鱼档谋生时,经常把从外面获得的养鱼“秘诀”提供给他,有两招他至今仍然受益。一是邓俊成告诉他把饲料鱼喂桂花鱼时,一定要根据桂花鱼的大小选择饲料鱼,还告诉他如何选。这一招使他一年的桂花鱼产量从1万斤提高到1.5万斤。二是邓俊成告诉他开鱼花时,要喂黄豆碎末,成活率高。这一招使他开的鱼花成活率从两三成提高到七八成。
邓俊成还介绍他购买打粉机粉碎黄豆,这机器他已经用了三台了。
■村民口碑
自小就敬老爱幼
邓广豪带记者来到80岁的五保户、盲人姑婆邓月甜的面前。说起邓俊成,邓月甜那双从3岁开始就失明的眼睛便流出了一丝老泪。她说,邓俊成从5岁开始,就“抱”着扫把帮她扫地,此后,没了水,他会挑;没米了,他会送;没草了,他会割;生病了,他不仅请医生来看,还帮她买药、煎药。有什么吃的,都送一点给她,甚至给她零花钱。结婚时,还把她当亲人一样特地过来敬茶。
在邓月甜家旁边有一个小卖部,老板麦杏友说,邓俊成不仅敬老,而且爱幼。邓俊成小时候经常到小卖部来跟她的儿子玩,每次他来了,她就把3个小孩丢给他照看。他总是说:“五婶,有我你就放心去做事吧。”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