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平台:关注青春期亲子冲突……
“虽然放暑假成天在家,儿子跟我之间每天的交流时间竟不到半个小时!”“女儿每天除了上辅导班就是自己上网跟同学聊天、打电话,根本不理睬父母,说多了还嫌烦!”眼下暑期过半,记者从省心理咨询中心了解到,暑期里由于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多了,各种亲子冲突格外明显,父母子女间的情感危机似乎因为暑假的到来大大激化。
在青春期,父母和子女关系必须经历一个调整的过程,即由原来单向依赖的关系转变为双向关系。青春期的过渡性,使它容易成为一个不稳定的时期,导致亲子冲突更为明显。如果亲子双方能妥善处理,就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调整过程,建立起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亲子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省心理咨询中心阿怀红告诉记者,研究表明,青春期亲子冲突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习、生活安排、交朋友、衣着等。引起青春期亲子冲突的因素包括亲子个性特征、亲子关系、性别、环境等。在现实中,有些家庭能比较平稳地度过孩子的青春期,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有些家庭则冲突不断升级,导致家庭关系恶化;有些家庭能够较快地完成调整,有些家庭的亲子冲突则一直持续到孩子成年。有关专家强调,这一现象应引起心理学界、学校、家庭等方面的深刻反思。专家们普遍认为,一种同时强调关怀、严格要求和亲子交流的权威型养育风格最有益于青少年的成长。
事例:一位女生在心理咨询热线中哭诉说,放暑假以来,她几乎没有一天好好休息过,每天上午要去培训班上英语课,下午还得补习化学,晚上回来又得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前两天,好不容易暑期培训班结束了,正好又是一个双休日,趁着父母在家,她想彻底放松一下,就看了整整一天的碟片。谁想,爸爸妈妈立马变了脸色,不仅关了电视,还轮番数落她“不自觉、不求上进”,最过分的,还说“再这样,还不如去死算了,免得丢人现眼”!
专家:一到假期,父母和孩子相处时间多了,摩擦反而会因为缺乏有效沟通不断升级,一方面,平常因为学业紧张,有些问题显得次要,但一到假期,父母平常能够宽容孩子的小毛病,变得突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孩子还不太懂得爱的反哺,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无法接受父母的批评。尤其是12岁-18岁之间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对事物极其敏感,又容易有叛逆心理,对人、对事,都介于懂和不懂之间。这样,在高温气候的催化下,就特别容易做出偏激的举动。
帮助孩子“心理断乳”
事例:一位家长苦恼地诉说,自己的孩子过了这个暑假就念初三了。不知怎么回事,假期里,她每天不是写作业就是自己上网玩游戏、聊天,对家长不理不睬。最过分的是,前两天他和爱人想跟女儿好好沟通一下,谁知没说几句话,女儿就顶撞说:“我就是不知好歹,不可理喻。”还在自己的房间门上用电脑打了几个字“请勿打扰”贴在上面,气得自己无话可说。
专家:中学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有了独立的倾向。这阶段的孩子情感起伏大、变化大并难于驾驭。他们有了喜怒哀乐,不但不愿向父母吐露,还要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如果父母处置不当,如对孩子的表现刨根问底,或是漠不关心就会增强他们的反抗情绪。作为父母应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当孩子的知心朋友,争取成为他们倾吐心事的对象和安慰者。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心理断乳期”。
正视青春期生理变化
事例:李女士惊讶地发现,一向听话内向的儿子自放暑假特别热衷于外出向同学借书,在家里整天沉默不语、精神恍惚,除了吃饭就是躲在房间里看书。几天前,趁着儿子不在家时,她偷偷地从他抽屉里看到一本人体结构的书和描写男女之间不健康的书,最令她难堪的是,床底下竟有忘了扔的卫生纸团。李女士感觉自己简直像被惊雷轰击了一样,不知如何是好。无奈之下,只好来到了心理咨询中心请求帮助。
专家:青春期的孩子性意识开始觉醒,他们的好奇心特别强烈。渴望了解性的有关知识。家长对此不要恐惧,也不要回避,应有意识、有目的地看一些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的书,然后适时、适度、适当地个别与孩子进行私底下交流,也可以谈一些自己身体状况发展的情况,帮助孩子了解身体结构、生理卫生、心理需求,并引导他能正视自己,有些想法是正常的,要会克制和疏导自我,使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性心理知识教育与心理发育同步进行。
心理健康自我把握
目前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然环境产生巨大变化,各种变革在带给人们欢欣、振奋、狂热、希望与憧憬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困惑、迷惘、痛苦与失落感,致使一部分人心理失去平衡,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现代人应该怎样保持心理健康呢?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有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人真正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事实的确如此。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等诸多因素,致使每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都有其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因此,正确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待自己,接纳自己,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前提和关键。
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现实是严峻的,有时甚至是残酷的,现实与理想之间总存在着难以逾越的距离。当现实与理想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面对现实,适当降低对理想的要求,以适应现实环境。这样,一方面可使自己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态;另一方面则可使自己在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重新决策,修正理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分步实现心中的理想。
结交知己,与人为善
系统论的观点认为,自然界是由大小不同的许多系统按层次组成的。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不断的信息交流。人是家庭或社区的一分子,而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所以每个人必然与其他人发生、维持一定的联系。这不仅是生存的需要,而且是个人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因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不但可获得信息,获得帮助,还可使自己的苦闷得以宣泄,快乐得以分享,能力得以体现,从而使自己的生理、心理处于动态平衡(内稳态)之中。
笑对挫折,积极进取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我们免不了失败。虽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人总不会事事失败,成功往往就是从失败中脱颖而出的。成功的奥秘,就在于能自觉地运用这些人生哲理来处理人生路上遇到的难题。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