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小课堂: 四川一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简阳市石桥镇初级中学冯琦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事实证明一个面临心理危机的中学生,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与帮助,在其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摆脱心理危机而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现象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一)学习类问题;(二)人际关系问题;(三)青春期心理问题;(四)挫折适应问题;在我多年班主任工作中,对于如何解决学生出现的以上几种类型的心理问题,提供以下几点操作方法:
(一)在班务工作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育。
除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我还在班务工作和学科教学中适时地介绍了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如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使学生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设立心理临床医生热线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免于害羞的忧虑,而且学生又可以把自已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在工作中我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往性原则,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在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的情况下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从而进行心理治疗。
(四)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我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差的原因,使家长也参与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中来。
通过以上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