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小动态:探秘日本青少年的犯罪原因……
7月19日至7月24日,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和日本阿普利佳育儿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中日友好幸福学校交流访日团”,先后参观了位于日本大阪、奈良、冈山、三重等地的4所“幸福学校”(又称“儿童自立支援设施”,相当于中国的“工读学校”),并与师生们进行面对面的真诚交流。此次赴日的中国代表团共11名成员(不包括中方翻译),团长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佟乐泉担任。团员中,除了来自成都、北京、上海、天津、武汉、贵州等8所“工读学校”的校长及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外,最特殊的是出现了第一位中国新闻记者,即成都晚报记者傅艳。这也是中国记者首次走进了日本的“工读学校”。
网・络・之・祸
未成年人犯罪触目惊心
案例1杀死密友“待会儿再找她道歉”
一个刚上小学六年级的日本女孩,趁课间休息的时候,将自己最好的朋友叫到一个小房间里,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刀子刺入朋友脖子里,受害女孩当场死亡。日本警方对此进行调查时了解到,施加暴力的女孩和受害女孩一直关系密切。导致“杀身之祸”的是之前两人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之后施暴女孩想,自己说的那些“秘密”,会不会让好朋友讨厌自己?干脆把她杀了吧。事后在接受警察调查时,这个女孩流泪了,说:“我错了!待会儿我一定找她道歉!”令人目瞪口呆的是,这个沉迷于网络游戏世界的孩子,以为每个人都像游戏世界里的人一样,至少有七八条命!警察问她:“你知不知道生命是什么?”她的表情十分茫然。
案例2杀死老师“让大家担心了”
另一个17岁的日本少年,学习成绩非常好,15岁就通过了大学入学考试。一天,他坐在家里,突然想起上小学时自己曾经被同学欺负,当时有个老师看见了竟然没有及时制止。越想越生气,他立即前往小学,找到那个老师,并把他杀了。事后警方对其小学同学进行调查时,没有一个人记得他所说的那次“受欺负老师没管”的事例。与前一女孩相同的是,他也特别热衷各种互相残杀的电脑游戏。悲剧发生后,他口气很轻松地说:“让大家担心,对不起了。”
专家分析缺乏对死亡的基本认识
日本“问题儿童教育”权威专家平井光治先生,向本报记者总结了这两个相对极端的故事。他说,这两个孩子平常都是“乖娃娃”,家庭环境正常,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很受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平时几乎所有的愿望都能得以实现。他们实施犯罪的场合都在学校内。最大的共同之处在于,两个孩子都非常热衷于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生活在想像世界中,缺乏对死亡的基本认识,认为人死了以后还能够活,“有几条命”。
日・中・比・较
学校数量多“改正率”却低
据介绍,日本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开设了大量的“儿童自立支援设施”(或称“幸福学校”),与中国的“工读学校”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据去年曾参与过“中日友好幸福学校交流访华团”的日本记者、每日新闻大阪总社远藤哲也先生报道的《中国工读学校改正率高》称:“中国工读学校学生离开学校后,一年内不再犯罪的改正率为90%左右,而在日本改正率约为60%。”
对于“改正率”不高的问题,日本有关专家和教师均不否认。平井光治先生说,由于孩子们在这里接受教育的周期较短(一个孩子在该设施中平均待一年两个月),加上来到“新家”的孩子并非全都自愿,又都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所谓“坏娃娃”,能够真正改变人生轨道的,仅仅是其中的较大部分。以日本三重县国儿学园出具的资料为例,该校对最近离开的151名儿童统计显示,不良行为有明显改善的107人,仍有44名“坏娃娃”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案例在校练减肥出校参加黑社会
已从事了一辈子问题儿童教育的日本权威平井先生,还向记者谈起了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失败的例子”。那是一个身高1.6米、体重90公斤的14岁少年,因偷窃行为被“家庭法院”判定后,送到了平井先生负责的“男生小舍”。他进门不久,正好碰到一个司机来送货。最多两分钟时间,司机的钱包就被这个胖小子给偷了。来学校两天后,他又在半夜偷走了学校一辆汽车,开到大阪街上狂奔。特别巧的是,第二天街上发生了一起重大银行抢劫案件,无数警车在大街上追逐犯罪嫌疑人。正好这胖小子又开着偷来的车在街上闲逛,以为全体警察都在追他,吓得他魂飞魄散,一头把车撞在了墙上,最后被灰溜溜地再次送回学校。后来经过调查,这个孩子的父亲就是一个“帮派人士”,他从小耳濡目染,要想通过很短的时间让他产生本质的改变,实在很困难。
几个月后,不断出现新问题的他被重新送回司法部门,交给了专门的“少年院”。但是在“工读学校”期间,他还是有很大的收获。每天平井先生都要陪着他长跑4个小时!到他离开时,他的体重已下降到70公斤,且直到他成年,都保持着比较健美的体型。几年以后,他又专门来看望平井老师。当时这小子身穿一身黑衣服,头发染了七八种颜色,还扎着非常古怪的发型,表情十分神秘――原来他还是加入了黑社会。看到平井老师对他的头发不满,他赶紧跑出去剃成光头,返回来向老师磕头,实在令老师哭笑不得。
现・状・调・查
学校风景优美面积大人数少
此次探访的4所日本“工读学校”,有3所位于距离城市相对边远的地区,且大都占据了整座山,场地十分宽敞,风景优美;仅一所(国儿学园)位于城市中心地段,占地面积为全国最少的“工读学校”之一。目前在这4所“工读学校”里就读的学生人数,平均还不到60人,如:大阪府立“修德学院”学生78人,占地14万多平方米;大阪市立“阿武山学园”学生56人,占地近10万平方米;冈山县立“成德学校”学生56人,占地8.5万平方米;三重县立“国儿学园”学生37人,占地近2万平方米。而我国较大规模的“工读学校”就读学生人数,多在200人至300人,人均占地面积则小得多。
按照日本有关法律规定,有不良行为的孩子要进入“儿童自立支援设施”,前提是司法介入,不能由家长自行送往(这一点与我国不同,中国的“工读学校”大多数已实现了“非司法干预”)。首先“问题儿童”必须由家庭、学校、警察、社区等送入“儿童咨询所”接受咨询,通过该机构送入各级“工读学校”。由于多数家长和孩子本人都不愿意接受咨询建议,而有些确有比较严重犯罪行为的儿童,儿童咨询所可将其交“家庭法院”,一旦判定就必须强行送往“儿童自立支援设施”。孩子进入“工读学校”后,原则上是不能回家的(一年中放假一周至两周),家长偶尔可以来看望。一般在这里学习劳动至初中毕业,学生们重新回原学校参加考试,通过后可拿到原校的《毕业证书》。
教・育・经・验
让“问题孩子”融入集体感受心灵震撼
案例为客人表演节目美子很勉强
13岁的美子(化名)因多次盗窃行为,由三重县“家庭法院”判定后强制执行,成为三重县立“国儿学园”里关赖人夫妇的又一个新“女儿”。为了迎接来自中国的客人,关赖人老师带领着“国儿学园”37名孩子为大家表演“太鼓”。情绪还不稳定的美子在众多孩子中间,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别的孩子都表情兴奋,她则一直撅着嘴,眼神倔强,显得极不情愿。实在是“躲不过”了,美子才非常勉强地在大鼓上敲击两下。关老师称,让每个“问题孩子”参与到大集体中,感受心灵震撼,在掌声中获得自信,非常重要。他相信,美子很快就会喜欢上这里的集体生活。
记者随后又与各位中国“工读学校”校长前往参观“问题孩子”们自己的菜地,更加受到震撼。进入了日本“儿童自立支援设施”的孩子,才真的是“半工半读”。在那片看上去土质比较贫瘠的沙土上,冒着酷暑高温,每个孩子每天至少要在这里劳动一个半小时!他们每天吃的蔬菜、水果,大多数要靠自己的双手来收获。我们所到4所“工读学校”,吃到的西瓜和小食品,都是孩子们自己的“杰作”。
新・闻・背・景
傅艳:走进日本“工读学校”的首位中国记者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已经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三大公害”。如何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积累下了一些经验,但同时都面临着许多困惑。近年来为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加强了民间相关机构相互的访问交流活动,以期取长补短。但出于多种考虑,之前类似的交流从未邀请新闻媒体参与。鉴于本报记者傅艳长期致力于儿童保护等公益性话题报道,此次有幸受到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和日本阿普利佳育儿研究会共同邀请,成为第一位走进日本“工读学校”的中国记者。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