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小动态:探访桂林中小学性教育…… – 分享日记

资讯小动态:探访桂林中小学性教育……

带着从高校性课堂里反馈出的中小学性教育缺失的情况,记者又专门到一些中小学进行调查,与大学里“大鸣大放”不同,对于“性”,中小学的教师、家长、学生都表现得非常谨慎,他们说,这真的是道不小的“坎”。

老师课上课下的天壤之别

一位桂林某中学的生理卫生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青少年的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是青春期教育很重要的内容,这一点可以说已经成了教育界的共识。但是,在中小学生中,性教育究竟该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却一直是困扰学校和老师们的问题。

就她了解的情况,现在各个学校普遍重视的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对性的教育却还是一个不小禁区。在小学高年级以及中学里,性教育都是通过生理卫生课程涉及的,而各个学校生理卫生课的课时安排都非常有限,老师一般也是由一些别的科目的老师兼任,不可能把生理卫生教育像语文数学等重点学科一样拿来做深度的教学探索。而在传统观念中。性往往和丑恶下流等同,甚至一提到性的问题就会受到责难,这就造成了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心理障碍,“蜻蜓点水”或“朦胧教学”的情况因此非常普遍。

但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一些触目惊心的青少年性犯罪案件的发生、青少年因为性无知而导致的终生遗憾等问题的出现,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科学合理的青春期和性教育不得不成为让社会重新思考的问题。

学生有接受性教育的需求和必要,而作为这方面知识传授者的老师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生理卫生课是学生们最安静的课堂。提问没有人回答,被指定回答的人也表现得非常扭捏,常常是磨蹭半天最后还是不知所云。学生自由提问阶段更是冷场。“生理卫生课最难熬了。”是这位老师最深的感慨。

而学生们上生理卫生课时的扭捏在下课铃响的那一刹那就烟消云散了,“其实,他们所懂的东西远远超乎想向。”一位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说,现在的学生们的“性知识启蒙”非常早,而且获取知识的渠道也非常多:露骨的电视剧情节、网络、甚至是一些漫画书都有所涉及,“以前男孩女孩同坐一张桌子还要划根线,现在是刚进小学就有孩子宣称自己有女朋友了,长得多漂亮等等,让人哭笑不得。”

八中校长张克刚深有感触地表示,作为孩子成长发育集中的中学阶段,青春期和适当的性教育更为重要。“孩子已经有朦胧的意识,并希望了解得更多。因此与其藏着掖着,不如让孩子通过正规的渠道系统科学地明白。”张校长一再强调一个事实:如果孩子不能从正常渠道获取相关知识,他们就会自己从一些“歪门邪道”寻找答案,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实际上,家长更应当承担起孩子性教育中最早和最为亲密的启蒙角色,很多问题,由他们讲也许更有针对性,孩子也容易打开心扉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孩子明白性是一种很健康的东西后,老师再与他们交流起来效果会好很多。”一位老师这样认为。

家长叫我如何说出口

老师希望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性启蒙教育中来,而家长方面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有调查表明:在青春期性教育问题上,家长普遍不太重视,92%的家长承认自己没有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而大多数家长对子女提出的“敏感问题”采取回避态度。

采访中,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在求学阶段学习是最重要的,而谈论异性或进行性教育会让孩子分心不好学,因此,凡是涉及此类问题家长都闭口不谈。这种想法实际上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更糟糕的是,即便有的家长意识到了这种后果,但如何与孩子谈论性,又成为了横在家长面前的一道“坎”。

九华小学的校长孔幼芳坦言,虽然自己作为一名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上生理卫生课,但作为家长,在和自己十几岁的儿子谈论性问题时,她却经历了长久艰难的思想斗争。孔校长意识到儿子已经到了青春期,希望告诉儿子一些关于性侵犯和自我保护的知识,但却“想了很久都开不了口”,后来孔校长找到了一份有相关内容报道的报纸,才小心翼翼地拿给儿子看,希望儿子“自己领会”。谁知儿子看了看报纸后大方地说:我早就看过了。孔校长赶忙抓紧机会接过儿子话头,才终于有机会和儿子谈起了青春期的一些话题。

孔校长发现,绝大多数的家长始终没有开得了口,而是把这样的教育交给了学校。

学校――家长――学校,性教育如皮球般传来传去,成为了一个谁都不愿首先触及的问题。

学生我有点懂又有点怕懂

一位初三的学生小何告诉记者,她在中学所接受的青春期教育,不过是老师在讲到这一课的时候就让同学们自行阅读生理卫生的课本,“老师是让我们提问,可是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怎么能开得了口啊?而且,印象中关键问题的讲解只是一节课的时间,40来分钟就能解决我们当时所有的问题?这可能吗?而父母在这方面更是闭口不谈,有时候看电视有‘那样‘的场面,就赶快换台,而且呵斥我不要胡思乱想。”

而一位初一的男同学却表示:自己有点懂又有点怕懂。有时候自己想一想“那种方面”,觉得好像很脏一样。其实,自己最想要知道的是“爱”的知识,怎么爱自己,怎么爱别人。

你想要了解什么样的“爱”的知识?在这位男同学的启发下,记者故意将“性”换成了“爱”,并就此询问了一些中小学生。答案可谓花样多多――“人为什么会有爱呢?”“是不是因为有爱才能有小孩?”“几岁才能开始爱?”“喜欢和男生在一起是不是爱?”“抚摸身体是不是爱?”其实,“性”和“爱”是不能割裂开来的,而当用“爱”的观点来阐述与性的相关问题的时候,似乎一切又变得有些通畅了。

然而,爱能越过一个个“坎”,直达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吗?这还是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付出和验证……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