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小文集:让等待的生命看到更多的希望…… – 分享日记

情感小文集:让等待的生命看到更多的希望……

白血病,依旧是个看起来触目惊心的字眼。这种疾病俗称“血癌”,侵害的人群多是青壮年,其中大多数又是未成年的孩子,据统计,中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儿两万名。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医学发达,通过造血干细胞也就是常说的骨髓移植,这种疾病已经可以完全治愈。只是,患者用来救命的“造血干细胞”,绝大多数要依靠自愿者的捐赠。

第一次知道“中华骨髓库”时是在十年前,当时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报道。上海一位十七岁的男孩不幸患上白血病急需骨髓移植,幸运的是他在当时只有10万名自愿者的“中华骨髓库”里配型成功,自愿者是个正在读大学的女孩。本应该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可那位自愿者的母亲却不同意女儿捐献骨髓,担心给女儿的身体带来影响。医患双方尽了最大的努力,并请来捐献过骨髓的自愿者上门做工作,可仍旧无果。日子一天天耽误下去,男孩身体状况已无法在这样的等待里支撑,不久还是死在了母亲的怀里。看到过孩子的照片,初长成的邻家男孩,一副帅气纯真的模样。那一刻,心是痛的,在失望里死去或许比无望更遗憾吧。

我们无权去责怪那位阻止女儿捐献骨髓的母亲,可不免唏嘘男孩原本有希望活下去的无奈,他的母亲该是怎样的伤心与绝望,以后的日子里,整个家庭也会因为孩子的早亡而陷入痛苦的深渊。我也由此了解了“中华骨髓库”的详情,只是当时捐献骨髓的过程比较麻烦,需要去指定的医院留取血液样品,而且是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才有捐献条件。打电话问讯的时候,接待人员一再要求报名者要先征得家人的同意后再登记,也许就是为了避免再发生上述的事件。

如今十年过去了,“中华骨髓库”中的自愿者增加到了60万,可中国有13亿人口。而美国有500万自愿者,配型成功的比例高达80%,我国的台湾省也有100多万的自愿者,每年还在不断增加,由台湾同胞向大陆的患者捐献骨髓而移植成功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相比之下,我们的“中华骨髓库”就单薄了许多,以至于配型成功率也很低,无数患者就在这样无望的等待里耗干了生命,这是个人的不幸,家庭的暗伤,也是社会的悲哀,我们的遗憾。 如今的骨髓移植主要是外周血的采集,这种方法不会给捐献者带来任何痛苦与不良影响。采集造血干细胞约50毫升,只占人体总量的3%,而且造血干细胞有很强的修复功能,一星期之内就可以恢复到原有量,并不需特别的休息与营养。可就是这50毫升的骨髓,却拥有着神奇的力量,能让另一个生命起死回生。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受捐者在身体康复以后,容貌还会慢慢的和捐献者变得十分相似。生命,真奇妙。 现在在很多城市里,街头献血车已经随处可见,自愿者的捐献方式也已经很简单。你只要走上献血车伸出你的臂膀,留取几毫升的血样,再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你就是一名“中华骨髓库”中的自愿者了。就会让那些等待中的生命又看到了更多的希望,让一个个原本不幸的家庭再现盎然生机。 幸福的底线,是我们的健康。而每一个健康的我们,都有责任扶持弱小,救助危难,传播关爱。要知道,一颗爱的种子在冬天里也能够开枝散叶,绽放出娇艳的花朵,那是我们生命的坚强。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club.fxplus.cn
文章来源:分享日记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恋爱之书  ✅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健康杂志  ✅分享笔记  ✅健康社区

You may also like...